转自:贵州日报
“听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我每天路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就等着投用那天来‘打卡’了。”近日,南明区后巢乡后巢村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接近尾声,预计8月可投入使用,村民都翘首以盼,期待家门口的“菜篮子”早日以崭新面貌亮相,为日常生活增添更多便利与舒适。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阳贵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清单”,推动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教育“深度”。
在学习教育中,后巢乡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组织各村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在对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开展规范管理和有效追缴工作过程中,后巢村成功追回资金100余万元,并利用这笔资金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可直接服务于周边22个村民组,惠及约1万名村民。
“我们引入专业公司进行规划施工,对市场摊位按照蔬菜、肉类、水产、干货、熟食等类别进行分区,完善了通风、照明、排水系统,确保市场功能划分清晰、通道宽敞畅通、卫生全面达标。”后巢乡副乡长冉佳佳表示,市场改造过程中还引入现代化管理系统,设置公平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点,从源头上保障村民“舌尖上的安全”。
从细处着眼,服务增效暖民心。随着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贵阳贵安全面梳理各环节工作,将“进来办”的工作思路,调整为“出去办”的行动模式,拉近干群关系。
观山湖区紧扣“公交惠农”部署,聚焦菜农“卖菜难、运输累”的痛点,走访茶饭村、麦乃村等地的114户种植户,梳理6类出行需求,精准研判道路条件,最终确定以“朱昌堡惠农专线”为试点,破解农产品运输“最初一公里”难题。
“以前卖菜要转两趟车,筐子占地方还要影响其他乘客,现在一趟直达观山湖区世纪城,票价也不贵。”准备进城卖菜的胡阿姨说。
观山湖区交通运输局联动多部门创新开通“朱昌堡至福州街”专线,设置背篓固定区,实行“人筐分级计价”,日均运输菜农超50人次。自4月24日运营以来,该线路已助力300余名农民增收,减少农产品损耗约15%,实现“菜篮子”到“菜盘子”的高效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通“朱昌堡至福州街”专线基础上,观山湖区将“单一卖菜专线”升级为“多元惠民体系”:延伸观山6路、321路两条“惠农专线”,新增覆盖1万余人;开通“健康专线”“城市建设者专线”2条惠民线路,日均服务400余人次;打造“赏花专线”旅游线路,保障2400余名游客出行。
从实处谋定,用心用情惠民生。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阳贵安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关注群众身边事,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息烽县鹿窝镇杨寨村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内,村民雷宏拿着刚收到的包裹,笑着对记者说:“以前网购农资得到镇上取,现在货车直接送到家门口,省心省时又省力。”
息烽县聚焦农村物流痛点,以“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运集中、信息互通”为目标,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有效打通了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息烽县已建或正在建设县级寄递物流仓储分拣中心2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3个、村级服务站64个,日均下行快递约3.5万件、上行约1.5万件。
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石林村天桥组产业路由于修建时间久远,加上常有大型车辆通行,路面破损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大石布依族乡党委、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人员到村摸清实情,多次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对接,积极争取资金修建马路。目前,天桥组总长700米、均宽3.5米的产业路硬化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有效解决了58户268人的出行和生活难题。
乌当区聚焦“基层药品不足、用药不规范、药事管理能力弱”等群众急难愁盼,以区医共体总院为龙头,创新打造县域中心(云)药房,扎实推行“采购联审、储备联动、检测联控”三机制,实现“1+13+77”(全区1个中心药房、13家成员单位、77个村卫生室)药品“五统一”(统一药品目录、统一供应链、统一药学服务、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处方审核)标准化管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合理率由50%至60%大幅跃升至90%以上,处方审核率达到100%,药品浪费显著减少,群众买药更加便捷,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 易颖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优质供给促消费
下一篇:“金华园杯”社区足球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