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郑旋)记者近日从湖南省发改委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通过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累计带动20.59万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4.36亿元。据统计,上半年湖南全省推广以工代赈项目达1233个,较一季度增长41.3%,项目数量和规模实现双提升。
湖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湖南注重“鱼渔双授”。一方面,各地优先选择用工需求大、技术门槛低的项目,重点开发适合当地群众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同步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6.64万人次,涵盖砌筑、电工、后勤服务等实用技能,让务工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群众,湖南还建立了完善的劳务报酬发放机制。各地参照当地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合理确定报酬标准;实行专人负责考勤记录,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工资。
在以工代赈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湖南项目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目前,全省已完成新建、改建道路863公里,硬化道路620公里,有效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
今年以来,湖南已争取以工代赈中央专项资金17.1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8.2%,创历史新高。据介绍,这些资金将用于19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带动5.37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6.52亿元。
“以工代赈政策既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又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小项目’撬动‘大民生’。”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湖南将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项目监管,确保资金效益,助力稳就业、促增收。
上一篇:在乡村就业大集“拾”活儿干
下一篇:关爱工人送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