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摄影报道
成都人民公园外,有一尊穿着草鞋、手拿长枪、背着大刀的塑像,供后人祭奠在抗战中牺牲的川军将士。这座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创作,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
“每次经过都要停下来看看,就像看见了父亲,看见了昔日川军出川抗战时的样子。”7月23日,张光秀站在人民公园外,仰望塑像,眼含泪水,“塑像原型是我的父亲张朗轩,他曾在前线参加抗战,回来后,替300多万出川抗战将士当了雕塑的模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张光秀再次讲起父亲和其战友们的抗战经历及背后的抗战精神传承。
再见川军塑像
父亲很激动:这是照着他雕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光秀都不知道父亲张朗轩和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之间竟有如此渊源。
张光秀回忆道,直到1999年夏天,他们一家人路过万年场附近时,年迈的父亲一直望着一尊塑像,然后告诉她和弟弟,“这个雕像是照着他塑的。”
“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提过这事。那天的他好像打开了话匣子,回家后也在滔滔不绝地讲。”张光秀说,也许是时隔多年看到雕塑后,才聊起往事,但在那之后,张朗轩再未对她主动提起自己的过往。
2005年,多家新闻媒体来采访张朗轩,张光秀这时才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父亲曾经的经历,“原来他参加过抗日战争,与无数四川好男儿一起,不惧牺牲,在战场上奋勇向前,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还有当年给川军塑像当模特的往事。”
峥嵘岁月
曾参与滕县保卫战 在战场上冒死传令
“父亲很少讲他的故事。”张光秀说,但从再见到川军塑像后,他口述了很多当年的故事,再加上近些年参与四川抗战历史研究,张光秀逐渐了解到父亲曾参与的抗战经历。
1937年9月,张朗轩跟随川军部队出川抗战。张光秀曾问过父亲,抗战这么危险,为什么要去参军?父亲回答想早点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当时的弟兄们没办法了,大家只有拿命拼,打死一个就够本了,死了也值得,打死两个就赚了!”
1938年,为阻击日军南下,川军打响了滕县保卫战。彼时,张朗轩已经是第22集团军第45军第125师第373旅第745团3营传令班长。
“在战场上,父亲的主要任务是送信。他曾讲起,战场上,子弹从耳边飞过,脚下是一具具尸体,心里没有害怕,只想尽快把信送到。”张光秀说。
作为传令员,张朗轩常常冒死穿行在战场上,炮火硝烟、尸横遍野的残酷,令他几十年后都难以忘记。张光秀回忆,父亲最不能忘的一幕,就有他目睹战友在自己面前被活活烧死。还有一个数字也令他难以忘记,滕县一战下来,他们全营仅剩一百来人。
同意当雕塑模特
父亲想为340万抗战川军留下印记
1944年左右,上级给在川的张朗轩下了个特殊的任务——让他去给雕塑家当模特。“父亲年轻时候长得高大俊朗,精神气很足,又是在一线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了。”张光秀说,可能是这些因素之下,才选了他去当模特,“但他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说一个动作摆一天,没意思,不如给他安排一些更重更累的任务。”
但长官告知他,这个雕塑是为出川抗战的川军将士塑的后,张朗轩才同意下来。连续很长一段时间,他都穿戴完备:绑腿、草鞋、长枪、斗笠、大刀、手榴弹……在约定地点当雕塑模特。
据四川省档案馆组织编写的《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中记录:340万川军参加抗日,牺牲惨烈,居全国之首;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四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受日本法西斯铁蹄践踏,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
“父亲同意当模特,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替300多万出川抗战的川军将士留下塑像。”张光秀说,当时隔几十年后,他再次见到川军塑像时,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既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也看到了昔日一起抗战的兄弟们。”
纪念碑曾两移其址
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1944年7月7日,纪念碑建成后立于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内;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在万年场二环路口重塑纪念碑;2007年8月14日晚,纪念碑移至成都市人民公园外至今。
纪念碑在人民公园安放落成的那一天,张光秀专程带着父亲张朗轩到现场见证了整个过程。据她回忆,当时父亲拿着拐杖,在塑像下比出同样动作的样子,令之动容,父亲喃喃的那句“我们有安身之地了,大家没有忘记我们”,更让人难以忘怀。
“现在看到这个雕塑,不仅仅觉得他是‘父亲’的模样,更是无数川军英勇作战的缩影。”张光秀说。
2008年12月24日,张朗轩在成都安详离世,享年95岁。
2020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都人民公园外的“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入选其中。这一消息,让无数川军后人以及还健在的抗战老兵激动不已。
传承
让更多人记住抗战历史
2010年8月31日,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成立,张光秀作为研究院的秘书长,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川军抗战历史。
“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帮老兵申请纪念章,我太知道,那枚章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张光秀说,那不仅仅是一枚奖章,更是国家对他们的认可,是他们未曾被遗忘的证明。
“2005年,父亲得知那年要发纪念章,从5月开始便一直记挂着。12月的一天,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问我,纪念章怎么还没发下来。”张光秀说,那时候父亲眼睛里的深邃,这辈子都忘不了。
近些年,张光秀在人民公园大讲堂等地,面对游客、市民、青年学子等,一遍遍讲述川人抗战故事和精神。
这些故事,张光秀讲过很多次,但每一次,她都难掩热泪,“如今的奔波,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记住父辈们的抗战故事。希望川人抗战的故事,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同时川人抗战的精神也能一代一代地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