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7月31日电(张天源) 7月收官,债券市场持续承压。据新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超过半数债券基金7月收益为负,纯债型基金平均收益为-0.13%,正收益产品占比不足35%。与此同时,债券基金赎回压力在月末进一步加剧,7月已有超过40只债基因大额赎回公告提高份额净值精度。
债市调整,债基净值承压
7月以来,受权益市场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影响,债市迎来持续调整。据新华财经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31日,在全部6600余只债券型基金中,超过四成净值下跌。其中,50余只债基7月以来跌幅超1%,30年期国债ETF月内跌幅超1.6%,部分重仓长端利率债的债基净值回撤幅度接近2%。中长期纯债基金中,仅有140只产品年内回报超过2%,超过400只产品年内收益为负。
赎回潮在7月24日达到阶段性高峰,公募基金遭遇去年“9·24”行情以来最大单日赎回,单日卖出债券近1000亿元,三日累计净卖出债券超1200亿元。7月31日,招商基金、恒生前海基金等多家机构再度公告旗下债基因大额赎回调整净值精度。至此,7月已有超过40只债基发布类似公告,明显高于5月的14只和6月的19只。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机构: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显著
业内人士分析,本轮债市调整与股债“跷跷板效应”密切相关。6月以来债市交易拥挤,叠加用户风险偏好提升,资金从债市流向权益市场,加剧了债基赎回压力。
天风固收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表示, 7月以来债券基金规模环比涨幅明显回落,股票基金规模环比涨幅更大。业绩表现来看,近期各类型债券基金净值均大幅下跌,利率债基金单周跌幅与今年2月末、2022年11月中旬接近;信用债基单周跌幅不及2022年11月,但也接近或高于近年的几轮赎回潮。超40%的纯利率债基近三月录得负收益。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吕瑞君也认为,近期在“反内卷”的政策逻辑推动下,股市和商品都走出较强行情,风险偏好的回升压制了债券的表现。
从交易数据来看,截至7月收官,新华财经-国利买卖力量对比指数显示,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利率债主要卖盘来自基金,买盘主要来自银行机构,券商和险资多持观望态度。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展望后市,国投瑞银基金经理王侃认为,短期来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反内卷”政策的情绪冲击可能减缓。债券的票息特性决定了债市是天然的多头市场。从长期表现来看,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呈现 “牛长熊短”的格局,在过去的多轮调整中,债券市场均能够快速完成修复。长期持有能够减少非理性决策的成本,有助于把握债市修复的机会。
摩根士丹利基金固收投资部总监施同亮指出,当前债券市场呈现“内卷”局面,基金久期处于历史高分位,市场普遍等待回调买入,反映宏观形势倒逼微观行为。另一方面,流动性宽松将压缩各类利差(包括信用债、金融债和非活跃券等),因此未来需要着重挖掘信用利差。
编辑:李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