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获评50项“国际领先” 格力赋能中国智造向“新”向“强”
创始人
2025-07-31 20:32:41
0

近日,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及机房空调”与“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两项科技成果被评定为“国际领先”,其中“新型高效转缸式制冷剂泵”为国际首创。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两项科技成果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效果优异,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两项“国际领先”技术的顺利鉴定,彰显了格力自主创新的强大基因,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前,格力已累计获得50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此次通过鉴定的两项技术正是其中的最新代表。

1

产业卡点突破:

从制冷“心脏”技术实现质变

制冷空调设备是现代生活与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部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能效水平与运维成本。长期以来,关键部件的技术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冷设备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已成为全行业共识。

长期以来,压缩机和泵作为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被视为行业“心脏”,其技术门槛高、能耗占比大、进口依赖重。国际制冷学会相关报告指出,制冷耗电量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0%左右,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压缩机的耗电量在设备能耗中占比达到80%左右。同时,空调系统耗电占数据中心总能耗40%。面对绿色制造升级趋势,全球主要企业纷纷围绕高效、节能压缩技术发力。

格力电器则将技术路径选在最难啃的“硬骨头”上。在“新型高效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及机房空调”上,格力团队历时十年研发,首次提出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实现扬程范围较现有技术拓宽2倍,效率提升1至5倍,攻克了气液两相运行的世界难题,一举解决了传统制冷剂泵效率低、工况适应性差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格力还同步推出“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具备1至200Hz超宽频运行能力,通过这一技术突破,高频运行时能快速制冷制热,大幅提升用户舒适性;低频时则稳定输出小冷量,精准控温,将室温波动控制在±0.3℃。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压缩机全频段提效5%,空调季节能效提升10%,低温制热量提升15%,真正实现用户体验与节能效果的兼顾。

面对“双碳”目标,该技术可适应多地严苛工况,支持快速制冷与精准控温,构建出面向未来的“气候适应型空调”新范式。

2

成果落地验证:

从实验室迈向全球应用一线

格力此次获得“国际领先”鉴定的两项科技成果,已不止停留在研发层面,而是实现了实际应用与工程化落地,体现了较高的成熟度和产业转化能力。

作为“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的研发基础,早在2010年,格力就实现了行业最低频的“1Hz技术”,并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该宽频技术已实现1-3HP热泵空调系列化应用,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以卓越性能赢得全球认可,为全球制冷行业节能减碳提供了中国方案。即使在-15℃超低温环境中,其制热量仍不衰减。产品的能效与低温制热量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了使用体验和节能效果。

随着“新型高效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及机房空调”科技成果落地,机房空调高效的氟泵制冷模式的运行环温从5℃拓宽至20℃。例如,在北京,高效氟泵制冷模式全年运行时长占比从原本的40%大幅提升至66%,而在广州,该技术使原本无法采用高效氟泵制冷也突破至可在全年1/3的时间运行,让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都能享受到高效节能的制冷服务。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会长李江评价道:“格力的转缸式制冷剂泵,是由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这些成果不仅为格力相关产品带来了新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数据中心等重点能耗场景提供了更为高效、可持续的冷却解决方案。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此类高效制冷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提升整体能效等级,降低PUE值(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算力基础设施向绿色低碳升级方向发展。

3

锤炼制造样本:

从单点突破走向产业引领

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系统方案输出,再到产业标准制定,格力的创新实践为中国制造提供了有力样本。当前,格力电器已累计获得申请专利超过13万项,连续9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并主导制定多项国家及国际标准。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作为ISO制冷压缩机分委会主席,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升。2025年,格力牵头制定的两项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正式发布,标志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近年来,格力也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在工业制冷、新能源热泵、智能装备等方向展开多元布局,依托核心部件优势构建横向融合与纵深集成的研发网络,打通从家用消费品到工业装备的技术协同链条,助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跃升。

今天的格力,不仅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家电制造企业,更是集“硬核科技”能力、“全球标准制定”实践与“产业链自主掌控”优势于一体的中国工业样本。在“双碳”目标牵引和国际制造格局深刻变化之下,以格力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从单点攻坚走向系统跃升,以实打实的成果不断刷新全球产业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用艺术架起军民连心桥(图)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桂芳)以“双拥谱新篇,军民共联欢”为主题的“我们...
2755亿元 天津上半年跨境人...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岳付玉)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
巴拉圭不能再做国际社会“异类”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许可 马卓言)就近日有巴拉圭人士表示...
和珅被乾隆专宠几十年,为什么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和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和珅在临死前曾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
为什么匈奴遭受打击之后就开始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匈奴遭受打击之后就开始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