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告称,将公开拍卖江西宝申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申实业”)持有的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江银行”)内资股2484万股股权,起拍价为3.726亿元。
自2021年宝申实业进入破产审查程序以来,公司曾多次尝试拍卖该笔股权,但至今无果。
资产质量恶化
2023年,九江银行归母净利润为7.24亿元,同比下滑55.2%,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即便2024年小幅回升至7.44亿元,但与2017至2022年间归母净利润16亿元至19亿元的利润浮动区间相比,这一数据也几近“腰斩”。
从年报数据看,九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自2021年的1.41%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2.19%,三年间累计上升0.7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则从2021年的214.66%降至2024年的154.25%。
分行业来看,九江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4.59亿元,同比激增约192%,同比上升4.03个百分点;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为7.62亿元,同比增长约340%。2024年,银行未披露分行业数据,但减值损失仍高位运行,全年资产减值损失60.4亿元。
与此同时,利息收入端的收缩进一步压缩银行盈利空间。2023年,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为4.87%,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而同期存款平均付息率降幅仅0.1个百分点至2.53%。净利息收益率由1.91%下降至1.76%,净利息收入减少3.05亿元。尽管2024年净利息收益率回升至1.92%,净息差收入同比增长10.64%,但这一改善更多依赖于存款付息率大幅下调,而并非资产端改善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信贷风险管理不足已引发监管高压。其中,2024年10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向九江银行开出一笔410万元罚单,涉及多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垫资、理财资金用于受让本行表外风险资产、违规发放贷款掩盖违规转让信贷资产产生的损失、违规授信延缓风险暴露,多名责任人被警告罚款。
股权成“烫手山芋”
九江银行股东数量众多,股权较为分散,内资国有股东、社会法人股东、自然人股东数量众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前三大股东,九江市财政局、北汽集团、兴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2.85%、12.85%、10.34%,无一超过三分之一。
除宝申实业外,此前已有多家股东将其股权转让、拍卖。2019年,九江银行彼时第四大股东——大生(福建)农业有限公司拍卖1.21亿股九江银行股份,起拍总价约11.3亿元,以流拍告终。
事实上,九江银行股权频繁流拍、资产承压的现象并非孤例。
目前,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可查询到涉及银行股权的司法或产权拍卖信息近6000条,主要集中于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2022年至2024年期间,包括厦门国际银行、西藏银行、青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中小银行股权先后被挂牌或拍卖,大多数的结果为流拍或长期挂牌未果。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金融资产问题的整顿力度持续升级。2024年6月出台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提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这加速了央国企金融资产剥离进程,也进一步限制了对中小银行股权的市场需求。
天眼查显示,宝申实业成立于2003年3月,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国内贸易、黄金饰品零售、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等,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官网资料显示,九江银行成立于2000年11月,为全国第二家、中部第一家、江西省第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地级市城商行,设有总行、13家分行、263家支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5164.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0%。(实习生郭紫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