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识局
“医生,有病到底能不能问AI?”这个网上热梗有了答案。
7月30日,百度健康正式启动“满天星计划”,旨在联合10万名医生共建1亿条AIGC权威科普,打造100个头部专家IP,为1000名医生免费打造数字分身,同时与医学院校、科研园所共建医疗行业大模型。
满天星公益计划启动现场医疗健康是百度搜索量最大的内容之一。目前,百度每天健康相关搜索量高达3亿次,每天至少有超过1亿人通过百度获取健康信息。百度健康一直在为提供更准确的医疗信息而努力。
随着AIGC健康内容在网络上的泛滥。如今在原有AI医疗产品的功能上,百度健康重新设计了一套严谨的AIGC内容生产审核流程:利用医疗大模型快速生成健康科普内容,通过AI审核师进行智能与人工的二次审核,再提交给外部医生和专家审阅。三重审核机制的把关,确保百度健康AI医疗产品内容的权威性与可靠性。
“满天星公益计划”的首站:“AIGC审阅权威科普”专项将于8月落地,百度健康除了要联合10万名医生打造权威AIGC科普外,也将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医生打造个人IP,计划在2026年前打造1万个千万级以上流量曝光的医生,并为医生提供AI培训工具与互联网资源扶持,进一步提升其专业与科普影响力。
在发布会现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宣传部主任高艳表示:“百度是互联网头部平台,医院与百度健康的合作很受益。我们通过百度大数据的精准筛选,贴好标签,就可以获得精准流量,医生就能获得更多自己专业对口的患者。”
满天星计划
重新定义2.0时代健康医典
百度健康之所以花大力气重新打造健康内容的规范,正是看到了在AI大举“入侵”互联网信息流之后,当前网上各类涉医、涉药信息的混乱局面。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的《医疗健康领域大模型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大模型平均医学知识问答准确率仅为82%。
1%的错误,也有可能引发100%的健康问题,这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后果。
传统AI的工作原理是收集以往的信息进行归纳学习,并进行逻辑推演,举一反三,生成“新”的内容。像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外部信息比较全面,AI容易回答并且准确率高;但涉及疑难杂症时或是不常见的诊疗方法时,因缺乏足够的权威可靠素材,AI难以回答就有可能自己编造答案,这也被业界称之为“幻觉问题”。
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副院长吴晖南提到:她最担心的就是医疗AI大模型的幻觉问题。作为一名内分泌科的医生,吴晖南每天最多的工作是管理患者的一日三餐,甚至是生活起居,每一项都可能引起血糖的异常波动。如果AI医疗提供的问答内容出现不正确的幻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最严重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每次患者来咨询吴晖南时,她都会关注他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谨防出现任何错误。但网络上AI生成的信息,不可能一一对应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就不可能给出准确的结论。
吴晖南处境并非个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宣传部长的王妮表示:她在工作中经常能遇到被伪科普所骗的患者,他们轻信AI生成的虚假信息,最终耽误治疗,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王妮会发动医生们辟谣,制作正确的科普问答,尽量去帮助患者免于上当受骗。
在“满天星计划”的发布会上,百度健康医生服务部总经理李杰表示:“很抱歉的告诉大家,目前技术条件下尚无法解决系统中产生的5%幻觉问题。”
百度健康医生服务部总经理李杰百度健康的做法是,尽可能让全行业的临床医生共同参与进来,为百度健康的AI医疗大模型“批改作业”,通过“AIGC+真人审阅”模式,希望重新定义2.0时代的健康医典。
越多医生参与把关,百度健康的医疗产品内容就越可靠和权威,就能尽可能把涉及健康信息的风险拒之门外,这是百度健康医典2.0最重要的意义。
截止目前,百度健康的科普内容已超过了6亿条,直联30万名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以及460余家行业学协会的相关专家,全面帮助医院和医生的工作提高效率。
与多家医院合作
力求医疗资源普惠
百度健康开发的这套AI系统,不仅向C端用户提供了更为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也为广大基层医生提供了诊疗参照。
AI当道的今天,医生最头疼的就是患者举着手机问:“为什么你讲得和网络上说的不一样?”网上个别的“网红医生”把健康科普当做牟利工具,导致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搅乱了正常的信息环境。
健识局获悉,本次的“满天星计划”,除了围绕AIGC的审阅权威科普内容,百度健康还通过超级工作台赋能所有医疗工业者,提供便捷、高效、流畅,一站式的服务,计划开放千余名免费的医疗从业者数字分身。这切中了当前医院开展科普的真正痛点。
吴晖南坦言:“基层动员医生做科普很难。他们每天忙于医疗实务,缠绕于日常工作中。百度健康不仅对患者有用,对医生的帮助也很大,解决了基层医生对一些专业点把控不准确的问题。”
百度健康会基于整个平台的大数据能力提供科普线索,通过AI生成脚本匹配的专业素材。医生只需要上传自己的短视频就可以生成数字人,在医生超级工作台进行选题认领和视频生成就可以进行发布。
四川省人民医院很早就与百度健康合作,是数字化科普改革的尝鲜者。四川省人民医院在全院300多个科普专家库里筛选了30多位临床科主任,通过热搜科普背书、AI数字人的视频,将三甲医院的权威知识和服务转化为老百姓可触可及的能量。尤其是妇产科和生殖中心等科室,制作的内容得到广大患者和科室专家的一致认可。
百度健康总经理杨明璐百度健康创造的专家“数字分身”已实现通过和患者聊天即可生成的病历,可用率达95%。这一功能的上线,大大减轻的门诊医生的工作量,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为了能验证AI大模型对庞大流量的筛选,百度健康已与武汉协和医院大胆尝试,只用90天时间筛选2000多例患者,最终排查出200多位恶性甲乳肿瘤患者,其中有197位患者到医院就诊并实施了手术。这不仅帮助广大有迫切需求的患者寻找到顶级三甲的专家资源,更让这些专家得到了更“精准”的患者,实现医患之间的双赢。
不少医生建议:如果诊前可以通过百度健康先形成诊疗建议,就能大大增加医患之间的匹配程度,减少误诊几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AI上阵
能否缓解看病难?
2025年可以说是“中国医疗AI元年”,全国大批医院2025年初相继接入医疗大模型,各大互联网平台也都布局AI医疗领域,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健康科普问答产品。公众最关心的是:AI能不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行业顽疾?
事实上,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现状是:患者在三甲医院等候三小时,医生用三分钟时间就开叫下一位,若想多问几个问题,基本难如登天。更有患者吐槽:就仅仅这三分钟的时间,医生立案眼皮都不抬,不跟我聊天,并没有尊重我。
目前,很多AI医疗大模型都主要面对患者,把C端用户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因此有的模型不惜虚构内容,满足用户的搜索需要。其实,医生和医院才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只有把医生从枯燥无味的病例中解脱出来,才能给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百度健康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满天星计划”既面向C端普通用户,又给临床医生足够的数据支持,保证内容准确权威的同时,让内容生产方、内容使用方都参与进来,共同提升临床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这是过去所有AI系统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百度健康想要做的,是打造中国百姓首选的健康内容和决策平台。按照百度健康的计划,今年下半年要组织顶级专家去做词条审核背书,预计数量在1亿条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