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你好张江)
如何让机器人拥有“智慧”大脑?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终极榜单正式揭晓。总部设立于上海张江的智元机器人,凭借自主研发的“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摘得SAIL之星奖,成为本届6家SAIL之星获奖企业里唯一的机器人公司。这一奖项不仅是对智元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领域深厚积累的认可,也是对其推动行业进步、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张江这片孕育技术生根的创新沃土的礼赞。
SAIL奖自2018年设立以来,由全球数十位权威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学者评选,旨在表彰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实现方向性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并改变人类生活的项目。
未来的具身智能发展方向是什么?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2024年图灵奖得主、美国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理查德·萨顿认为,应让拥有眼睛、耳朵和四肢的机器人与外部世界交互,获得数据集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图片来源:智元机器人)智元机器人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以“AI + 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依托大脑-小脑-本体的全栈软硬件技术,及模型-数据-本体部署的全栈具身智能布局,智元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此次获奖的 “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基于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这一前沿架构,创造性地提出了预测Latent Action Tokens的方法,有效弥合了图像文本输入与机器人动作执行之间的语义鸿沟。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机器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够更精准地理解指令、执行任务,从而大幅提升了自主作业能力。ViLLA架构的引入,不仅为具身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更为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带来了质的飞跃。“一旦机器人‘能听懂人话’,就可以在商业、工业、家庭等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说道。
成立仅两年,智元机器人已跃居具身智能行业领跑者,2024年获世界独角兽企业称号。其硬件产品涵盖远征、灵犀、精灵、绝尘4个系列,包含交互服务机器人、柔性制造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等类别,形态上既有人形双足,也有底盘,甚至还有传统的非人形。
智元机器人灵犀X2
(图片来源:智元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的飞速成长,与上海张江这片创新沃土密不可分。“张江是具身智能企业的热土。”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分享道,“2023年落户张江机器人谷,半年做出首款人形机器人;2024年自建工厂与数采厂;2025年1月即实现千台量产下线,正式开启商用元年。智元机器人还拟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在北美、欧洲、中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已有部署。” 这是智元与张江“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构建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所需要素,张江加速响应,若说大模型应用能让机器人与外部世界交互,那么高质量数据便是大模型训练的珍贵 “养料”。
(图片来源:智元机器人)在张江机器人谷,智元机器人4000平方米的数采厂被分割成了不同主题的场景空间,还原了现实生活的物件布局,机器人在此执行不同任务。如一个简单的“倒水”动作,数据采集员们需要让“机器人”重复数百次甚至更多,只为采集到高质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模力社区”则布局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来自智元、傅利叶、上海电气等企业的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在这集中训练行走、叠被子、洗碗、拧螺丝、焊接等技能。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的运营,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应用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机器人的“练兵场”,更是整个产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同步进驻的还有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开源社区,则让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成本从每台百万元级,迈向每台十万元级。训练场、开源社区叠合,加速技术共享,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开发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开放、跨界、兼容的创新生态,带来了“虹吸效应”。
7月29日,深耕算法领域的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模力社区T1栋,新址将成为公司构建三大核心能力的基地:持续升级认知智能核心技术引擎、搭建开放赋能的产业智能化平台、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枢纽,为打造人形机器人的 “大脑级” 服务和支持奠定基础,推动机器人拥有更优的认知、推理和决策能力。此外,国产大模型 “六小虎” 之一的智谱华章也已入驻,将以智谱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 “大脑” 赋能……
如今,张江正以全产业链生态圈,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多元领域和场景中的加速落地与深度融合。 未来,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围绕企业需求构建更多创新应用场景,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发展,推进产业布局、创新提升、人才引育和生态完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