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美育润边疆 春风化雨绽芳华——云南民族大学高质量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创始人
2025-07-31 19:10:43
0

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何慧 2025年春季学期,云南民族大学积极响应云南省教育厅号召,选派63名师生组成第四期“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团,奔赴香格里拉市、瑞丽市开展为期4个月的帮扶工作。通过体育美育双轮驱动,帮扶团在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播撒教育的种子,助力当地教育水平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精准帮扶,点亮边疆教育之光

由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与艺术学院师生联合组建的帮扶团,汇聚了多元专业人才——其中不仅有执裁经验丰富的国家级裁判员、竞技水平精湛的一级运动员,更有深耕民族文化传承的非遗传承人,形成了兼具教学能力、运动指导与文化传播素养的复合型团队。他们分赴香格里拉市9所中小学和瑞丽市19所中小学,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用爱心体现教育帮扶的深度和温度:累计完成课时教学超1.1万节,从基础体育课的动作规范到艺术社团的技艺传授,每一节课都凝聚着专业智慧;指导各类社团活动1900余次,篮球场上的战术演练、非遗展演的文化课堂、合唱团的刻苦训练,让边疆中小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拓宽视野,受益学生规模突破3万人,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播撒到边疆校园的每个角落。

协助小篮球社团上课。供图

为让帮扶行动走深走实,云南民族大学与两地政府构建起长效合作机制。通过签订3年帮扶协议,双方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特色教育发展等核心议题共商大计,确保帮扶方向与边疆教育需求同频共振。在保障体系上,学校每年专项投入50余万元经费,全方位覆盖师生帮扶期间的生活补贴、跨区域交通费用及教学研究开支,为一线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更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参与热情——将帮扶工作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加分项与学生学分认定体系,以明确的激励导向,让每一份投入都获得认可,持续调动师生投身边疆教育帮扶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让精准帮扶的火种在制度保障下持续燃烧,照亮边疆教育的长远发展之路。

传承非遗文化,守护民族文化之根

瑞丽市的多所中小学校园里,佤族木鼓的浑厚声响、德昂族水鼓舞的灵动舞姿、傣族织锦的绚丽色彩,正通过云南民族大学“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团的精心培育,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看着孩子们第一次触摸佤族木鼓时眼中的好奇与兴奋,我知道文化的种子已经播下。”——瑞丽市美育帮扶团指导老师岩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资深教师、佤族文化传承人,岩坤老师带领帮扶团在瑞丽市民族中学建立了校园艺术团,并捐赠了佤族传统木鼓和舞蹈表演服装。他编排的佤族舞蹈《木鼓声声向北京》不仅在校园内引发热潮,更登上了瑞丽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会场舞台。

美育浸润计划带队教师岩坤为瑞丽中小学生举办云南少数民族濒危文化遗产校园特展。供图

帮扶团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与现代美育相结合。在岩昆老师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濒危文化遗产校园特展”中,佤族农耕器具、传统乐器和织锦等珍贵展品通过沉浸式展示走进校园;在姐相中心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放飞梦想”风筝比赛,让孩子们在制作传统风筝的过程中感受民间工艺的魅力;而在混板小学,支教老师石华梅巧妙利用校园出现的蛇为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制作“玩具蛇”,既化解了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又激发了艺术创造力。在香格里拉市,校园井盖变身艺术画布,地面游戏融入红军长征主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文化魅力。刘晓蓉扎染名师工作室为50余名美育教师传授扎染技艺,指导学生完成200余件作品;赵云艳舞蹈名师工作室则通过多元课程体系,提升了香格里拉市校园的美育水平。帮扶团还开展了多项教学研究,如《德宏州青少年傣族舞蹈普及现状与教学法优化研究》,为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实践依据。

瑞丽市姐相中心小学举办风筝制作比赛 。供图

此外,帮扶团还组织了“非遗手艺匠心浸润”“风筝制作比赛”“六一游园活动”等特色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瑞丽市民族中学学生岩罕说:“这些活动让我爱上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让我更愿意留在学校学习。”

助力控辍保学,守护孩子长之路

在瑞丽市部分中学,控辍保学工作曾面临不小的挑战,部分学生因在校内找不到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和乐趣,逐渐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瑞丽市教体局在云南民族大学美育体育帮扶师生的帮助下,以第二民族中学为试点,开展了“体育美育促进控辍保学”工作,让体育美育的浸润活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控辍保学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瑞丽市勐秀乡中心小学开展六一游园活动。供图

该校推行的“日日有活动、月月有竞赛”模式,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平台。“日日有活动”并非简单的玩乐,而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体育与美育内容。清晨的校园里,篮球场上跃动着学生们矫健的身影,他们在一次次传球、投篮中挥洒汗水,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美术教室里,画笔在画板上勾勒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学生们用色彩表达着内心的情感与想象;音乐课上,悠扬的歌声与欢快的乐器声交织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旋律中释放压力、陶冶情操。这些日常活动像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每天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归属感。而“月月有竞赛”则进一步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体育竞赛中,学生们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全力以赴、奋力拼搏,为班级荣誉而战。在比赛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学会了坚持与拼搏。美育竞赛里,书法作品的笔锋流转、舞蹈表演的灵动身姿,都展现着学生们的才华与创意。

正是这样的模式,让那些曾经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的脸上渐渐绽放出了笑容,上学的积极性也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其中有53名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在体育美育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逐渐摆脱了过去的迷茫与失落,重拾了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教师岩坤为瑞丽市青少年开展民族精神励志讲座。供图

在体育美育的持续浸润下,瑞丽市第二民族中学的辍学率已成功降至3%以内,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出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在助力控辍保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构建赛事体系,激活边疆竞技之能

在赛事规范化建设进程中,帮扶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边疆体育竞技发展筑牢根基。瑞丽体育帮扶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基层裁判员培训工作,通过理论精讲、实践模拟、案例剖析等多元形式,成功培育出68名具备规范执裁能力的基层裁判员,为赛事公平有序开展提供了核心保障。在此基础上,帮扶团还协助当地搭建起覆盖校内班级赛、校级联赛、县级选拔赛、州市总决赛的“四级赛事体系”,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竞技生态链条,让更多边疆学生拥有参与竞技、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

香格里拉美育浸润帮扶师生为实验小学绘制地面游戏。供图

为进一步提升赛事与教学的科学性,帮扶团结合边疆学校实际情况,帮扶团还系统开发了《边境学校体育开展指南》,为当地体育教学与赛事组织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南;同步制定《体育课堂安全风险防控清单》,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到课后反馈,全面梳理潜在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为学生安全参与体育活动筑牢防护屏障。此外,团队深入调研当地体育发展现状,完成了《边境中小学篮球发展研究》,精准分析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为瑞丽市青少年运动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在引领教学提升层面,帮扶团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当地成功建立4个体育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1+N”辐射模式为核心,由帮扶团专业教师担任领衔人,通过专题教研、示范课展示、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带动当地教师团队在教学理念、训练方法、赛事组织等方面实现能力跃升,形成“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良性成长机制,为边疆体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云南民族大学美育帮扶团在瑞丽市开展”浸润计划“进村寨活动。供图

未来,云南民族大学将以深化校地合作为纽带,持续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体育美育元素,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运动深度融合,将优秀传统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教育,着力打造更多“一校一品”特色体育美育项目,为边疆基础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浸润动能。

原标题:体育美育润边疆 春风化雨绽芳华——云南民族大学高质量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用艺术架起军民连心桥(图)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桂芳)以“双拥谱新篇,军民共联欢”为主题的“我们...
2755亿元 天津上半年跨境人...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岳付玉)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
巴拉圭不能再做国际社会“异类”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许可 马卓言)就近日有巴拉圭人士表示...
和珅被乾隆专宠几十年,为什么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和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和珅在临死前曾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
为什么匈奴遭受打击之后就开始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匈奴遭受打击之后就开始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