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这设备升级是好事,可这‘钱袋子’紧,真是让人喘不上气啊!”江西开源香料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曾德振看着待改造的废气处理设施,眉头紧锁。企业在废气处理设施提升改造的关键当口,遇到了不小的资金压力,眼看绿色升级的步子就要被拖慢。
吉安市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以下简称井开区分局)得知这一难心事,没有丝毫耽搁。“企业有困难,我们上门办。”立即组织了一支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帮扶小分队。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不仅要帮企业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更要确保这钱能“用在刀刃上”,实实在在取得治污效果。
帮扶小组一头钻进车间,围着设备转,顺着管道摸,鼻子嗅着气味,眼睛盯着仪表。
“等等,这老管道接口处好像有细微的渗漏,处理效率也明显打折扣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敏锐地发现了原有旧设备管道存在的“隐疾”。这不仅是资金的“拦路虎”,更是未来达标排放的“定时炸弹”。
帮扶人员现场“会诊”,当场“开方,针对旧管道问题,提出了清晰、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时限要求。
企业也立即行动,在井开区分局技术人员的“手把手”指导下,争分夺秒推进整改。随着旧管道的“顽疾”被彻底根除,不仅为后续高效运行打下了基础,也为争取专项资金扫清了关键的技术障碍。
解决了技术关,资金关更是重中之重。帮扶小组化身“申报辅导员”,对照着厚厚的申报指南,一项项掰开揉碎了讲:“这里的数据要更详实”“那份佐证材料这样准备更规范”“这个表格我教你怎么填。”从政策解读到材料准备,全程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指导,确保申报材料“干货满满、顺利过审”。
单指导还不够,帮扶小组更是主动当起了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的“连心桥”。
“我们来协调,争取最快速度。”井开区分局帮扶小组积极对上沟通,实时跟进审核进度,全力推动帮扶资金“早拨付、快到位”。
今年4月,成功为企业协调申请到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98万元。“这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这298万元的支持,大大缓解了我们的压力。”曾令贵由衷地感慨道。
此次精准帮扶,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纾困,更是环境效益的跃升。这家企业项目改造采用三级蓄热式RTO技术,据测算,完成提升改造并稳定运行后,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年排放量将减少90%以上,每年可有效减少VOCs排放量40.781吨,排放浓度远远低于江西省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这次对江西开源香料有限公司的帮扶,是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变‘管理者’为“护航者”的生动实践。”井开区分局负责人张勇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