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2015年的煤炭、2025年的多晶硅、光伏玻璃等行业跌至甚至跌破现金成本仍然在生产。如果没有外部扰动因素,需要等到行业内标致性的头部企业出清出市场,行业可能才至底部。该行认为当前煤炭行业已经走出过往“现金流压力下的囚徒困境”,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看板块基本面或已经到达此轮周期底部,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从多晶硅、玻璃到2015年的煤炭:囚徒困境下的现金流博弈
从微观经济学原理,当产品价格跌破平均总成本时企业应减产;跌破平均可变成本(现金成本)时则关停,但是实际经济运行中,该行发现2015年的煤炭、2025年的多晶硅、光伏玻璃等行业跌至甚至跌破现金成本仍然在生产。该行总结为“现金流压力下的囚徒困境”,即相关行业实际运行与经济学原理产生相悖的原因来自于重资产、供给侧民营企业主导特征,由于新增产能近期集中投放导致行业负债率及偿债压力高企,即使面对行业供需格局的快速恶化,为了“生存”被迫进入“内卷”境遇,如果没有外部扰动因素,需要等到行业内标致性的头部企业出清出市场,行业可能才至底部。
该行认为当前煤炭行业已经摆脱了“现金流压力下的囚徒困境”
1)供给侧改革后央国企成为行业主导(TOP50中央国企占比约85%份额);2)2021-2024年盈利大幅度改善,行业负债率快速下降,基本已无偿债压力;3)政府具备技术监管手段及产能限制政策(安监局要求产能利用率不能超过110%),共同促进煤炭行业供给格局大幅度改善,已经“不一样”。从2025年4月港口价格跌破650元/吨,全国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产量下降,就是印证了经济学原理“经济性导致的企业自发减产”行为。
供需走出底部,国家能源局发声煤炭“反内卷”
该行认为2025Q1暖冬天气因素导致的总量需求不及预期已经过去,随着全社会用电总量的快速恢复,5月开始电煤需求已经开始恢复1%以上的增长,同时结合新能源的“430、531”新政,在新能源装机总量见顶背景下,2025H1或成为未来3-5年需求压力最大的时刻。而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声煤炭行业“反内卷”,同时650元/吨价格下给予市场的现实盈利压力倒逼产量,结合进口煤的确定性减量,总供给有望呈现稳中有降的局面,供需基本面底部或已现。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进口煤大规模进入;供给超预期。
上一篇:袁光宇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