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记者 赵鹏
当大运河的波光映照着“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创新的种子已在城市副中心的沃土中扎根生长。近日,记者从《中关村通州园“十四五”规划实施自评报告》获悉,通州园正以蓬勃姿态书写“十四五”发展答卷。聚焦设计小镇、网安园、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三大重点产业功能区,通州园管委会以基建为骨、招商为脉、服务为魂,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指标飘红核心数据增速领跑全市
一串串跃动的数字,是通州园“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2024年1至11月,通州园238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4亿元(排名全市第6)、总收入900.1亿元、利润总额69.9亿元、实缴税费35.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9%,发展增速不断加快。同期,通州园工业总产值增速15.2%,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40.4亿元(增速10%),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37.2亿元(增速11.4%),均超额完成区级调度目标。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至11月,通州园总收入、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4%、37%、18.1%,增速均高居全市第1。这些“全市领先”的成绩单,彰显着园区经济的强劲韧性与活力。与此同时,通州园实缴税费增速20.1%(排名全市第2),研发费用增速5.2%(排名全市第4)。此外,通州园实缴税费占全区税收比重12.9%,较2023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夯实基建三大片区蓄势赋能
基础设施的完善,正是通州园产业腾飞的基石。“十四五”期间,通州园三大重点片区齐头并进,奏响基建提速增效的协奏曲。张家湾设计小镇突出“创新设计+城市科技”定位,持续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北咨、北建院、怡禾生物、坚朗等16个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智汇园三期专项债项目已发行,设计小镇的产业承载力持续深化。
网安园聚焦数字技术与网络安全产业,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联东U谷数字安全产业基地已围绕智能制造、中试成果转化、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方向开展招商,西工大北研院已启动产业化布局,诺思兰德生产基地项目赋能生产力提升。
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聚焦“医产协同示范先导区”高位谋划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奥托博克中国研发制造基地、荻硕贝肯免疫代谢特检平台正式启动,北京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主体建设,东方医用气体项目取得立项手续,东直门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北大人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医产协同进一步深化。
创新活水结出集群发展硕果
创新种子不仅在运河两岸萌发,更结出集群发展的硕果。2024年度,中关村通州园三大重点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38家,同比增长10.8%,新增总注册资本金约139.5亿元,同比增长97.4%;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24家(占比7.1%),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及以上企业99家(占比29.2%)。
在这338家企业中,包含专精特新企业8家(含“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央企控股企业3家,国有及国有参股企业18家,外资企业10家。2024年度,中关村通州园还新增了创新孵化、共性技术平台3个。
精准服务协同发展纵深推进
八方企业的纷至沓来,源于副中心营商环境的“持续升温”。通州园管委会以政策为笔,持续组织惠企政策申报,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帮助慧云数智等52家高精尖企业申报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支持项目,企业共获得505万元资金;开展非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立项初审,总投资额约9.87亿元。
为加速培育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通州园管委会还实行“不见面”受理,及时解答企业咨询,线下宣讲培育办法,逐月联系证书到期企业复核,多次宣传村高新政策。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通州园管委会与宝坻经开区洽谈合作、前往大厂开发区海高智控云谷项目实地调研,考察项目建设及招商情况;接待雄安新区容城县到城市副中心调研座谈;参加京滨工业园“通武廊”重点承接平台对接合作座谈会、2024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暨联合招商推介会并进行园区推介。
擘画崭新蓝图筑强产业生态
展望“十五五”,通州园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通州园管委会将深化“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小微企业等,提供专属化、定制化、差异化服务;按照“园区内企业园区主服务,园区外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主服务”的原则,形成对接联系机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
培育产业集群,跃升产业格局,也是通州园管委会“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后,通州园将加大“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统筹调度力度,全面提升通州区产业集群培育及转型升级发展动能,协同“四个一”招商、“企业服务专员”等工作制度,建立定期产业调度机制,更好地服务2000余家重点企业;围绕“十亿培育、百亿提升、千亿跨越”总思路,谋定梯次发展、整体跃升的新路径,助力构建“六个千亿级、十三个百亿级、一批十亿级”即“6+13+N”梯次进阶、整体跃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