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能线上沟通,绝不电话沟通;从不参与同事之间的闲聊;和同事一起吃饭总感觉不自在……当下,一些年轻人给自己打上了“职场i人”(指内向型人格特质的人)的标签。
智联招聘开展的一项“中国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数据显示,高达76.8%的受访白领对职场社交感到困扰,对职场社交“能躲则躲”的白领占23.4%,戴上面具强行“营业”的占26.9%。
有的年轻人将社交视为工作中的负担。他们以“断亲”(阻断非必要的亲密关系)应对职场社交,实质是通过“去情感化”划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任务归任务,情感归情感。
职场“断亲”,是部分年轻人在工作中与同事、上级等逐渐疏离,缺乏情感交流,形成相对孤立的工作状态。这一现象在一些年轻职场人身上蔓延开来,不仅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竞争激烈,有的年轻人面临业绩压力,长时间加班成为常态。高压和快节奏使得他们无暇顾及与同事的情感关系。
此外,企业文化的功利性也是重要因素。部分企业过于强调个人业绩和员工竞争,忽视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晋升机会,往往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亲密感。
年轻人职场“断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对个人而言,长期处于孤立的工作状态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缺乏良好的职场关系,容易使年轻人错过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难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企业层面看,员工之间的疏离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阻碍工作协同推进和创新发展。
破解这一问题,坚持人本理念是关键。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避免员工过度加班和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和维护职场关系。同时,企业不妨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培养。员工也应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相互支持、一起成长。
年轻人职场“断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只有让年轻人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建立起良好的职场关系,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实现个人、企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