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静待花开守清欢》/张炎琴/文化发展出版社/2025年6月□相海龙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静心捧读杭州作家张炎琴刚刚出版的散文集《静待花开守清欢》,有一种莫名的惊喜。她清新自然的文风,真挚动人的情感,行云流水的书写,让人们再一次体味到了一种格外的美好,正如她在《满院栀子香》中所写的那样,“夏日,院子的栀子花开了,三三两两绽放在枝头,淡淡的香味随风飘散。”是的,她的每一个文字都是盛开着的栀子花。
现在的张炎琴是一名老师。她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得以在大都市安居乐业,这种不凡的人生经历,给了她生活与岁月的足够滋养,她用自己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有价值有意义的一切。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作家的92篇文章,分为6辑,分别是“神恩难忘”“人间牵绊”“自得其乐”“万物有灵”“四方食事”“千载诗情”。可以看出,张炎琴书写的题材非常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时一地,无不是她咏叹的对象。著名散文作家红孩在该书的序言里有精准的定论,“张炎琴的散文题材大都取自于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如果用半径来形容,那是我所见过的作家写作半径最短的一个。但是,就是在有限的半径里,她却可以持静待花开的心态,以温婉细腻的风格,清新自然的笔风,真挚浓烈的情感,在书中徐徐展开了一幅幅生活的画卷。”她自己也曾经说过,“心怀善良美好,目之所及皆为美景。写作本就是发现美的旅程,如此,方能将世间种种美好诉诸笔端。”这是她写作的方向,也是她坚守的底线,此刻花开香来,是她勤奋的最好结果,也是她人生的最大收获。
读张炎琴的书,总是被她的真情打动,还被她的真爱所感动。书中有多篇文章写到了自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甜蜜情爱,父母对孩子的无限关爱,自己对父母的难忘深爱,在一篇篇文章中得到了淋漓的体现。这种爱,是真诚的,是纯粹的,也是最珍贵的。“我想幸福是有声音的,那一定是父亲、母亲和外婆的喃喃细语,浓浓深情。幸福不是金钱、名义所能带来的,而是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和共同的回忆。”(《聆听幸福的歌声》)在作家的字里行间里,是一种难得的真情,“那年,母亲因脑溢血意外去世,从不落泪的父亲像个孩子一样瘫坐在地上,眼泪鼻涕倾泻而出……眼泪从布满老茧的手指间流了下来,滴在脖子上、胸膛上、地上。”(《父爱是水》)这里既有细节,也有场景,真是无声胜有声,在多年的相濡以沫里,在尘世的赓续烟火中,父母之间的爱更加透亮动人。“我们有说有笑,到公园集合时,看到跳累的母亲走到在一旁的父亲面前,父亲马上给她递上擦汗的毛巾,然后拧开水壶让母亲喝。过马路时,父亲拉起了母亲的手,看着他们白发苍苍的样子,觉得岁月虽无情但父母感情,依旧让人羡慕。”(《仪式感》)当父亲查出身患晚期癌症,“我尽我所能,带给他欢笑和快乐,努力帮他完成每一个微小的心愿。”(《我的父亲我来宠》)张炎琴不是简单的记录,在她舒缓的叙述里,我们仿佛能够看见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体味到一种弥久亘古的深情。
张炎琴爱读书,喜欢文字,坚持写作,这种“守清欢”的人生情怀,也正是现在许多人所缺少的,因而愈加显得难能可贵。她在《春日夜读乐陶陶》中说,“这些年,我每年都会看80-100本书,看书也越来越杂,历史、哲学、散文、小说、诗歌,我喜欢沉浸书中,与智者对话,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在自媒体泛滥的当下,她能够用阅读来提炼自己,具有很不错的定性和心力,恰好有力地印证了罗曼·罗兰所说,“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梦想中的书房》《读书让心灵诗意的栖息》《带着书本去旅行》《诗与远方的行者》《与书店相伴的日子》《我的三个写作搭子》《读书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等诸多篇什,都是张炎琴为“书”而写,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读书时的快乐,其中有许多她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肯定会让读者引起共鸣,并受益匪浅。
正因为张炎琴的大量阅读,使得她的眼光更加敏锐,能够及时抓住生活中的亮点,确定新颖的主题,梳理好自己的思绪,搭建精致的架构,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写作时恣意汪洋,纵横捭阖,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切实增加了文章的厚实度、力量感,也具有了更加强烈的风范和魅力。
张炎琴在友好地记录和书写生活的过程中,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哲学的意蕴和警醒的道理,彰显了文章的社会价值与功用。《享世间无言之美》《孤独是春亦是秋》《孤独是生命开出的花》《朋友是一壶老酒》《静气的力量》,都是张炎琴的用心之作,可以看到她力透纸背的功夫。“无论生活多苦涩,只要心中有阳光,就会一路芬芳;只要心中开满鲜花,就会满园春色。”(《那一朵铿锵玫瑰》)“人不能没有热爱。唯有热爱,才有动力前行,成全自己,圆满自己。”(《热爱可抵岁月长》)“只有心中有爱,人间才温暖,眼底有光,你才会无惧黑暗。”(《纯真如你》)这样脍炙人口的内容在书中有很多,是她对生活的切身感悟,也是一种厚积薄发,可以给读者以思考,也能给人们以共勉,体现了张炎琴一种朴实简约的写作追求。
“这是小岩花。它生长在海拔高的石缝中。在悬崖峭壁之上,只见它牢牢抓住绝壁,静静地绽放鲜艳的花朵,风来听风,雨来听雨,傲然绽放成为悬崖峭壁上一抹亮丽的风景。”(《聆听生命的赞歌》),是的,这不屈不挠的小岩花,何尝不是在生活中一直勇敢地躬身前行的她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