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文化使命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创始人
2025-07-31 06:20:27
0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突破。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了我们党宏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彰显高度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有了文化自觉,才能真正认识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近代以来,中国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痛苦经历中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迈进,古老的中华文化也在古今中西的激烈碰撞中努力向现代转型。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保持推动文化建设的意识并自觉付诸实践,使文化事业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到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再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我们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一以贯之地推进文化建设。百余年的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始终肩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总能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文化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文化的航向。

体现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自觉认知、由衷热爱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从容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

坚定的文化自信,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始终对自身文化怀有强烈的自豪与自信。中国古人认为,文化具有团结人民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正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内涵丰富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党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坚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书写中国文化建设新篇章。

坚定的文化自信,体现在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相辉映的过程。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不断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推动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无论是用革命文化高擎民族精神火炬、激励全体人民浴血奋战,还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精神面貌发展、激发全国人民干事创业的斗志,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聚焦历史深处一幕幕大国兴衰的悲喜剧可以发现,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领导力量能不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牢牢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中国共产党,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心骨。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推动“第二个结合”持续深化。“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有力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推动“第二个结合”持续深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贯通融通,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开放才能吸收外来,包容才能融入本来,守正创新才能走向未来。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催生了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新场景。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发展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面向基层的文化活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另一方面,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和优质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财务管理部最新或2023(历届...  财务管理部最新或2023(历届)工作总结   最新或2023(历届)是公司有史以来在建船舶最多、交...
学生党员个人总结 学生党员个人... 一、坚持学习,以德为本,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   1.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干部,我深知党员的道德素质...
最新大学生团员个人小结 团员年... 尊敬的团支部:   一年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学年的学习和工作,作为一名团员,在各级领导和同学们...
最新或2023(历届)党员年终...  一年来,本人在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信念,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
最新或2023(历届)教师新党...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XX学年度的第二学期已经过半。根据校党支部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