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予琴)7月30日,青海省冬虫夏草保护利用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会上发布了《青海省冬虫夏草白皮书》《野生冬虫夏草鉴别指南(第一版)》及《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技术规程》。
作为全球冬虫夏草核心产区,青海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品质优异的冬虫夏草。产区的牧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可持续利用采挖模式。近年来,青海省已取得相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产品认证,构建起覆盖采挖、加工、流通的全流程规范体系,在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次发布的《青海省冬虫夏草白皮书》系统梳理了青海冬虫夏草的生态价值、经济地位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包含前言、5个章节、结束语共7个部分。白皮书的发布有助于青海冬虫夏草品牌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同时,针对人工虫草冒充野生产品的市场乱象,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会同省冬虫夏草协会,依据团体标准制定流程,编制了《野生冬虫夏草和人工虫草鉴别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省冬虫夏草协会秘书长姚孝宝介绍,鉴别标准聚焦三大核心鉴别方法。
“标准的出台能为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可有效遏制‘以人工充野生’等违法行为。其次,标准能推动产业标准化升级,助力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国际市场认可度。通过规范采挖和人工培育技术,强化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平衡经济开发与生态保育需求。”姚孝宝说。
形态特征方面:
野生冬虫夏草虫体深黄至棕褐色,有20条至30条环纹且近头部较密;而人工虫草多通体橙黄或白色,颈部较细,草头均匀无渐变色。
气味方面:
野生冬虫夏草具有浓郁腥味,混合草菇香;人工虫草则气味清淡,类似普通蘑菇。
技术指标方面:
可通过DNA条形码+化学指纹图谱鉴定体系,精准区分寄主昆虫种类差异。
上一篇:抗日名将陈安宝:铁骨铮铮真善夫
下一篇:暑期研学团行走高原读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