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李存霞
“老师,这个AED机的电极片具体要贴在什么位置?”“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采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时操作上有什么区别呢?”
前不久,赤峰市敖汉旗红十字会开展了“银发学急救 志愿暖人心”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来自“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的30多名银发志愿者参加了培训,一同学习了心肺复苏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等关键急救技能。
现场,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认真记录每一个关键步骤,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手势和操作要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积极主动向老师提问。授课老师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并通过反复演示和手把手指导,帮助大家攻克学习难点,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真正掌握急救技能。
“以前总觉得急救是专业人士的事,通过这次学习才知道,掌握这些技能在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以后我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为大家提供帮助时也更有底气了。”参加培训后,一名退休干部感慨地说。
在内蒙古,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北疆大地上,从校园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一场场应急救护培训,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掌握了“救命技能”,成为散落在各地的“民间救护员”。
正值暑假,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红十字会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返乡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活动,3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培训。他们系统学习了心肺复苏等核心急救技能,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演练,扎实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据了解,每年寒暑假期间,各地红十字会积极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着力提升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不断充实校园急救力量,为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为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贡献红十字力量。
为进一步保障游客生命安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7月上旬,兴安盟红十字会联合相关单位在博源大酒店开展“救在身边·生命守护”救护员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的模式,重点围绕酒店行业常见的急救场景展开,20多名酒店从业人员通过学习掌握了心肺复苏、AED机使用等核心技能,并获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将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
据介绍,兴安盟红十字会系统将在年内完成全盟四星级以上和大型住宿酒店培训计划,逐步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应急救护网络。各旗县市将分层分类推进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全盟旅游接待场所的应急救护水平,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全区各级红十字会不断创新举措,面向不同人群广泛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取证培训和应急救护技能普及性培训,推广普及心肺复苏与AED机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和水平,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构筑起坚实防线。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各级红十字会将不断优化应急救护培训内容和方式,扩大培训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众掌握应急救护技能,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下一篇:行吟呼伦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