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仲茜
7月30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召开的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不断优化政银产品、完善配套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举措,江苏普惠金融体系逐步完善,整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质优”的良好态势。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4.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0%,季度环比回升1.2个百分点。
江苏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度,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7.9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8.2%,对GDP贡献率达64.1%。民营经济主体突破1400万户,89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为了持续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2023年10月,人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江苏省财政厅、工商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优化金融服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江苏金融机构积极聚焦民营经济融资需求特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稳步扩大民营经济融资规模,持续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人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赵颖介绍,自《意见》实施以来,江苏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特别围绕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提升普惠小微融资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领域信贷保持稳步增长。在切实加大对民营经济领域支持力度上,江苏加强对县域重点民营企业的支持。去年,人行江苏省分行组织了覆盖全省县域的重点企业白名单名录库,指导商业银行在苏一级分行及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等主要法人银行对库内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全省620家县域重点企业银行综合授信4970亿元,贷款余额2479亿元。
与此同时,江苏积极开展“民企最满意银行”评选活动,通过外部评价激励金融机构强化民营经济融资供给,同时创新推进“建筑业转贷基金”运转。目前,江苏转贷基金首期资金池20亿元已到位,累计开展转贷业务23笔,金额11.03亿元。
江苏深入推进普惠小微信贷增量扩面。2025年以来,江苏全省银行机构深耕挖潜,持续加大与普惠主体的服务对接,有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面持续扩展,同时依托全省征信平台,归集共享数据信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对各类融资主体信用“精准画像”,实现征信助融。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全省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达457.94万户,比年初新增24.36万户;用信362.26万户,比年初新增37.42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授信户数367.72万户,授信户数占所有经营主体比重为26.16%,较2024年末增加1.33个百分点。
此外,江苏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还体现在促进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多方满足高质量充分就业等民生领域金融需求。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金融服务方面,江苏大力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围绕“粮食安全”加大对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苏农贷”“富农易贷”投放力度,更好满足农业生产“短、小、频、急”资金需求。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今年以来,江苏全省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已走访“苏农贷”名单客户5.8万户,累计用信1.3万户、金额147亿元。
在用好用足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方面,江苏深入落实创业担保政策,推动各类群体创业就业,截至6月末,江苏富民创业贷款余额43.12亿元;同时保持全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截至6月末,全省脱贫小额信贷56.8亿元,惠及13.7万户低收入群体,有力支持了脱贫人口增收。
赵颖表示,下一步,人行江苏省分行将按照总行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民营经济、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继续推动银行机构做好融资对接,着力提升各类经济主体融资可得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经济大省金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