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凉资源”撬动“热消费”
创始人
2025-07-31 01:50:49
0

(来源:千龙网)

原标题:避暑旅游季启幕,乌蒙欢歌、火把狂欢等百余场活动将陆续登场

贵州毕节“凉资源”撬动“热消费”  

7月18日,被誉为“云端牧场”的贵州阿西里西大草原上,数千支火把划破夜空,正式拉开了毕节市2025避暑旅游季的序幕。未来3个多月里,乌蒙欢歌、火把狂欢、非遗市集等百余场活动将轮番上演。以“自然凉·毕燃嗨”跟着火把游毕节为主题,毕节市九县区将联动打造一场集音乐、火把、露营、赛事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盛宴。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曾是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如今以21℃的夏季平均气温和98.6%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崛起为全国游客的避暑胜地。 

2025年7月18日,毕节市2025年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季开幕式在赫章县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举行。图为参加活动的群众在传递火把。 雷昶 摄  

黔山之巅 云上花海·赫章韭菜坪。 梅培文 摄

彝族民俗

千年火把节的现代演绎

“我们是专程从广东来过火把节的,这里不仅气候凉爽,民俗活动也特别震撼。”在毕节市2025年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季开幕式现场,广州游客吴女士裹着彝族披风“查尔瓦”,兴奋地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场盛况。

火把节,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至今已沿袭逾千年,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毕节是贵州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国时期,水西彝族土司远祖济济火,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统辖水西地区,即今毕节一带。2011年,毕节赫章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月17日,火把节在赫章阿西里西小韭菜坪完成取火仪式后,火种途经威宁、纳雍、织金、七星关、百里杜鹃等县区进行接力,形成‘百里火龙’的壮丽景观,并同步开展篝火晚会、草坪音乐节、民族盛装巡游、农特产品及美食展销等活动。”贵州壹方电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孟吉告诉记者,壹方电商是大方县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已连续多年承办当地火把节系列活动。

陈孟吉介绍,8月16日,大方县将从百里杜鹃接过火种,并用直升机将其运送至奢香古镇,举行祭火仪式。次日,在大方县宣慰府广场,将举办2025乌蒙欢歌大狂欢。“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动更加突出火元素、注重互动体验,游客既能品尝长桌宴,感受彝族饮食文化,又可以购买火把,现场加入‘火龙’队伍‘执火’狂欢。在奢香古镇附近,还规划了美食街区,竹荪炖鸡、骟鸡点豆腐、天麻核桃鸡、大方豆干等传统美食将齐亮相。同时,依托奢香文化,将推出火把DJ狂欢、“四季村歌”歌曲展演、汽车拉力赛等活动。

火把节的“高温效应”正重塑毕节乡村经济版图。“很多游客都是今年离开时预订来年的客房。”位于奢香古镇的古彝奢香酒店经理郭蔓梅说,2017年开业时,酒店仅30多间住房,随着旅居人群增多,现在已增加至60多间,火把节期间时常一房难求。”

非遗文化

漆器作坊里的青春碰撞

贵州有“三宝”:遵义仁怀茅台酒、铜仁玉屏箫笛和毕节大方漆器。大方县有着“中国漆器之乡”的美誉。

这个暑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书记、博导杨佩璋带着12名学生,到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本科生团队主要对传统漆器工艺历史进行田野调查,并探索将当地农民画与传统漆艺结合进行漆画创作;研究生团队则聚焦非遗创新设计领域,调研传统农民画如何更好融入当代空间设计,助力本地农民拓展艺术创作路径,实现增收。”杨佩璋告诉记者,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特点显著,清华美院与大方漆器行业渊源颇深,双方此前就有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光友介绍,这项技艺在大方已有22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年间,制作工艺到明朝时成熟。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向朝廷进贡的“方物”中,就有漆器珍品。大方县的海拔和气候十分适宜野生漆树的生长,儿时他就常看到父亲从房前屋后的漆树上采割生漆,熬制后在旱烟盒上创作精美的图案。

“与众多漆器相比,大方漆器独树一帜。我们以牛羊皮为胎,运用特殊技艺打造出硬度和张力俱佳的漆器,且漆器上的传统纹样,均源于彝族先民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高光友说,如今,漆器工艺制品种类繁多,从屏风、茶具、梳妆镜,到酒壶、手机壳、笔筒,大方漆器不仅走进省内外20多个旅游景区,还走上国际舞台,成为20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国礼。

纳雍芦笙舞“滚山珠”、赫章“铃铛舞”、威宁“撮泰吉”……54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毕节,蕴藏着丰富且独特的原生态传统文化。截至目前,毕节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省级代表性项目116项,建成非遗工坊77个。通过鼓励传承人依托苗族刺绣、砂陶等传统技艺类项目成立公司200余家,让非遗从小众传承走进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避暑康养

候鸟老人的“第二故乡”

74岁的何天琼,不止一次告诉亲朋好友——“若有一天我离去,我愿长眠在这百里花山,我爱这里舒爽宜人的空气、灿若朝霞的杜鹃花,更爱那些淳朴善良的人。如果能永远留在这里,是我的幸运。”

何天琼是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人,也是毕节百里杜鹃鹏程国际小区第一批业主。每年三月,她便从泸州迁居毕节,直至国庆节后踏上归途。这样的“候鸟式”迁徙,她已持续近十年。“2016年3月,我到百里杜鹃赏花,就喜欢上这里。几个月后,我和朋友组团来看房,当天就定下了。”何天琼回忆,虽然那时这一带基础设施尚在建设中,但她很喜欢这里的气候,同行长期患鼻炎、哮喘的朋友,到这里后病情也明显好转。“那次同来的一车人,80%都买了房,我们如今也处成了老朋友。”

在毕节的七个多月里,何天琼每天过得悠然自得:清晨6时许,在满是负氧离子的空气中醒来。吃过早餐,下楼散步、逛菜市、会老友。午间小憩后,来到自己亲手搭建的“缝纫手工区”,义务为邻居改衣服、做新衣。待到华灯初上,便加入“散步团”活动筋骨。晚7点至9点,楼下广场舞曲正酣,也到了她练习电子琴的时间。逢晴好之日,她还会和好友开启一日游。乌江寨的碧波、织金洞的奇观、镇山村的古朴……贵州的山水间,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毕节百里杜鹃管理区,还有恒邦天府、阳光大地等10多个小区,都如鹏程国际小区一般,住满了何天琼这样前来避暑康养的“候鸟式居民”。“让游客变居民,让旅行变生活”,在百里杜鹃已成为现实。据统计,外地购房者占比高达91.55%,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湖南等地。

“希望你们多多推介毕节,这里四季皆美,春赏漫山杜鹃,夏享清凉避暑,秋时适宜静心养生,冬季还有温泉暖身。”何天琼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候鸟”群体,退休前来自政务、医疗、金融、文旅等各行各业。眼下,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们正在筹备组建“智囊团”,欲为毕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弘科技非独立董事萧妙文新任非... 7月31日,光弘科技公告,聘任萧妙文先生为公司非独立董事。资料显示,萧妙文先生,1957年出生,香港...
瑞声科技完成收购Acousti... 瑞声科技(02018)发布公告,董事会宣布建议收购Acoustics Solutions Inter...
2025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导 读1、前7月累计成交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百强房企7月实现销售操盘金...
战地绝吻:硝烟漫处绽心花 (来源:华山穹剑)导语:值此建军九十八载荣光时刻,谨以战地纪实新作,礼赞烽火征程,镌刻不朽忠魂,奉献...
平谷区实现全区道路断点打通 随着熊南路泃河桥的抢通工作收尾,平谷公路分局已完成本轮降雨导致的道路、桥梁断点抢通工作,为后续水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