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 新京报社论
创始人
2025-07-30 22:53:14
0
▲这是在广州番禺广汽智联新能源产业园拍摄的埃安智慧产线(2025年2月24日摄)。图/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未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本次会议在延续以往“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增强灵活性和预见性”,并强调宏观政策要“适时加力”,这一系列新提法,为理解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思路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框架。

整体来看,“稳”依然是基本盘。无论是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还是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都表明宏观决策的底座依然是牢固和坚实的。

但与此同时,随着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多重压力交织下,仅有“稳”已不足以应对所有挑战。因此,政策工具箱中新增的“灵活性”与“预见性”,便显得尤为关键。

这标志着宏观调控,正在从以往更侧重于“跨周期调节”的战略框架,向更加注重动态平衡与即时响应的战术层面演进。

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灵活性”,意味着政策的施放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根据经济指标的短期波动、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外部环境的突发事件等因素,实时调整航向与风帆。

当然,这需要政策工具的储备要更加充足,工具的选择要更加精准,避免“大水漫灌”的同时,确保关键时刻能有充足的“弹药”注入最需要的领域。

而“预见性”则对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宏观调控部门不能仅仅是“看后视镜开车”、被动应对已发生的问题,更要具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能力,提前研判经济走势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和机遇。

这意味着要加强对高频数据、先行指标的监测分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有更清醒地认识,从而打好“余量”,将政策效果留出转圜和缓冲区间。

此外,应当强调的是,“适时加力”并不代表重回强刺激的老路,而是强调政策效能的提升。其内核还是通过改革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内外循环的韧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也正因此,这种“加力”本质上是对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再升级。

“适时加力”的“时”,是相机抉择的时机;“加力”的“力”,是精准滴灌的力道。这是一种更为主动、更具艺术性的宏观调控智慧,以自身的积极调整应对发展中的阶段性难题。

从“跨周期调节”到“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再到“适时加力”,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面对不确定性,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政策自身的适应性与能动性。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将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将展现出更多的“预判”和“微调”。无论是财政政策的支出节奏,还是货币政策的松紧拿捏,抑或产业政策的引导扶持,都将更紧密地围绕经济的实际脉搏而动。

中国经济已走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此时强调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既是对复杂形势的主动回应,也是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刻把握。唯有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以更富弹性、更具前瞻性的政策组合拳应对挑战,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 徐秋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外汇基金上半年总资产达42... 转自:新华财经新华财经香港7月31日电(记者林迎楠)香港金融管理局31日公布外汇基金截至2025年6...
皇家加勒比2025年二季度净利...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7月31日,皇家加勒比集团公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报告...
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黄春... 7月31日,上海发布了一则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黄春怡,女,汉族,1978年1月生,大学,法学学士,中...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汇报... 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
11月思想汇报关于中国精神的重... 尊敬的党组织:  XX年2月7日,xx同志在索契看望中国冬奥会健儿时引述鲁迅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