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长!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提升
创始人
2025-07-30 21:57:26
0

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近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年度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2024年,共有3.8万亿元不良资产被处置。

《报告》显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方面,批量个人业务进一步向短账龄项目倾斜,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转让多为已核销资产,未诉讼资产数量持续上升。

在借款人方面,借款人授信额度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内,借款人年龄主要集中在40至45岁。借款人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华东地区已经连续4年占比最高,转让未偿本息合计在全年已成交批量个人业务中占比超过30%。

在成交方面,成交的批量个人业务在挂牌时绝大多数选择多轮竞价方式,平均合格意向受让方数量近5家,转让价格较2023年略有上升,其中转让价格与逾期时间总体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个贷市场投资者更倾向于收购整体规模较大但户均规模小的资产包,更青睐借款人平均年龄在30至50岁的资产,对资产逾期时间偏好差异较小。

《报告》指出,2025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存,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有望持续纵深发展。随着行业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相信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市场关切问题将积累更丰富经验,有望推动行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华东地区某城商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占比增多,原因之一是银行加码了该类产品的投放。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回暖,居民收入水平恢复性增长,消费意愿逐渐增强。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消费类贷款产品。但是,过度竞争降低了客户准入标准,导致贷款资金过多流向资质较低客户,加剧了不良贷款率上升。但在目前严监管态势下,该问题已有所缓解。

今年3月,银行消费贷“价格战”被监管叫停,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

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消费贷产品额度提升,例如,某国有银行推出最高额度1200万元的房抵组合贷产品,可用于消费或经营。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消费贷适当“松绑”有利于个人获得更大额度、更加便利的资金支持,但借款人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借贷,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从银行角度看,应严格落实风控要求,尤其强化资金流向监控,避免资金挪用。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千循科技(01640)发盈喜 ... 千循科技(01640)发布公告,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除税后纯利约人民币...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 7月31日,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对公司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份变动情况进行披露。股份变动详...
思想汇报怎么写 党员思想汇报范...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
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邱小琪... 2025年7月30日,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邱小琪会见由洪都拉斯市政协会主席卡斯特利亚诺斯率领、各...
最新或2023(历届)11月树... 敬爱的党组织:  近几个月来,在党组织的怀抱中,以及党支部和周围同志的帮助下,自己在工作、生活等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