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国平安多元化战略:“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中国式升级版?
创始人
2025-07-30 21:07:33
0

(来源:银柿财经)

202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平安以1586.2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全球第47位,较去年上升6位,排名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

7月30日,中国平安(601318.SH)A股早盘一路上行涨超3%,领涨保险股。截至7月30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收于60.71元,继续创下年内新高。

消息面上,7月29日,202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平安以1586.2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全球第47位,较去年上升6位,排名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已连续16年入选该榜单。

业绩精进、股价上行、全球排名上升,显示中国平安近年推行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战略正爆发强劲动力。

不过,在一些投资者看来,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似乎是两个并不具备太大关联性的领域,中国平安正在“多元化”演进。而令他们担忧的是,对很多企业来说,多元化是把双刃剑,既能降低企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平滑不同业务周期、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也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分散,削弱核心竞争力,如果业务板块彼此孤立,很难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那么,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轮驱动、科技赋能,与简单的扩张型多元化有什么不同?中国平安正在谋划一盘什么样的棋局?

从传统金融到多元综合性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多元化成败的关键,在于其战略适配性与执行能力,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发展策略,对企业的总体战略前瞻和操盘驾驭能力要求相当高。

平安做医疗养老并非“不务正业”。对于中国平安而言,“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不是业务叠加,而是一个深度耦合、双向赋能的有机体系。所谓的“双轮”,是一个相互咬合、相互赋能的飞轮结构。

一方面,全金融牌照优势为中国平安的医疗养老业务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客户基础。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平安的个人客户数已有近 2.45 亿,客均持有合同 2.93 个。他们与中国平安深度绑定,为发展医疗养老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

同时,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优势,又使其能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并通过科学配置,支持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平安并没有做重资产的医院、养老院的“地主”,而是打造了连接医疗、养老供给与金融需求的“平台”,类比互联网上的美团、拼多多模式。这既避免了资本消耗,又把医养能力标准化、产品化,嵌入保险、银行、证券等综合金融业务场景。

另一方面,医疗养老生态圈的建设则能通过获客及黏客赋能中国平安的金融主业。有业内人士类比说,就像美团用单车、充电宝等高频低毛利业务来带动外卖、到店等高毛利业务,医疗养老业务同样低毛利但高频,善加服务将为中国平安带来高价值的保单、私行理财等业务机会。

此外,医疗养老服务还是“钩子”,通过问诊、体检等一系列服务,可识别客户的家庭结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这些数据反馈到金融端,就可以获悉,银行高净值客户需要高端养老社区,年轻家庭需要教育金+少儿高端医疗,并精准匹配寿险、银行、证券等综合金融产品。

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飞轮效应已然显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中国平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 个、客均AUM(资产管理规模)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中国平安的多元化策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国平安对传统金融转型的清晰认识及前瞻应对。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曾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表示,当前金融行业已经度过拓荒期和高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发展第三阶段,行业利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普遍承压。在此背景下,平安通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战略,精准对接老龄化社会刚需及客户的高品质医疗需求,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提升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不仅让亿万客户的医疗养老体验“省心、省时、又省钱”,公司也实现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能从两方面优化平安的盈利模型。一方面,通过“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可以实现“低获客成本、低运营成本、低风险成本,高客户留存”的“三低一高”经营能效;另一方面,医疗养老布局将带来寿险等业务的利差、死差和费差“三差”的持续优化,提升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通过为客户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可以让用户疾病更少、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也相应减少了赔付、降低运营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保持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

通过 “服务差异化”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专业服务,这恰是中国平安定下的战略目标。

从国际上看,“保险+医疗健康”模式也已被非传统商保公司所验证。202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有多家采用这一模式的公司在榜单上大放光彩,包括联合健康集团、CVSHealth公司、嘉德诺健康集团、ElevanceHealth公司等,分别位列第7、第9、第25、第37位,且最新排名均较2024年均快速跃升。如行业巨头联合健康,2024年收入接近3000亿美元,其背后逻辑就是一体化生态体系构建行业壁垒,“保险+医疗”打造双轮驱动的增长引擎。

“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中国式创新

对于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轮驱动,不少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是美国“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模式。

富国银行是美国的银行业巨头,通过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商业银行、保险、投资等业务的协同发展;而上述提到的联合健康是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最大PBM药品服务商,提供整合诊疗、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其核心创新在于将保险业务与健康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保险+服务”的闭环。

对标富国银行,中国平安的业务范围更为广泛,拥有金融全牌照,业务覆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多个领域,背靠中国的庞大市场,为真正实现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平安正在通过统一智能小程序"任意门",将旗下13家子公司的APP连接起来,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孤岛"模式,让客户能无缝体验跨APP的服务。在综合金融模式下,各成员公司紧密协同提升获客、活客、迁客、留客经营效果,降低运营和风险成本。

对标联合健康,中国平安借鉴了其“管理式医疗”的理念,但在实施路径上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和升级。联合健康的服务网络主要基于美国成熟的私立医疗体系,中国平安则面临中国医疗、养老资源分布不均、供给端结构性失衡、服务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挑战,因此发展出了“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立体服务网络,通过“服务差异化”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专业服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国内,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近3.7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达10.5万家;合作药店数近23.9万家,较年初新增超3500家。

金融与医养服务的互动显然是双向的,在这一生态布局下直接带来了的结果是:更多触达和服务客户的机会,获客成本的下降,以及单客价值的提升。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AI飞轮正在夯实

而更令业内关注的点,是中国平安拥抱AI的力度与决心,全面数字化正在渗透并赋能业务的方方面面。

早在201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就曾在内部高层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关键因素:数据、算法、算力、场景,而平安在数据和场景两个方面有着核心优势。今年5月的2024年年度股东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2024年,中国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公司风控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营销方面,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地出具方案;数据方面,平安构建了“953”AI科技底座,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和3大科技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金融保险集团,中国平安却储备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截至2024年底,中国平安拥有超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平安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万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7月29日,中国平安更是官宣聘任王晓航出任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兼平安科技总经理。资料显示,王晓航深耕“金融+科技”领域近20年,曾在谷歌(美国)、彭博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技术经理。2015年,王晓航出任百度首席架构师,推动打造百度钱包和金融业务。2016年,王晓航加盟蚂蚁集团,历任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及保险事业群CTO等职务,负责领导数字金融和AI创新,管理包含财富、保险、消费金融、网商银行和芝麻信用在内的技术和研究团队,曾推出AI金融管家、AI金融业务助手等领先的生成式AI产品。

中国平安表示,王晓航的加入,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平安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开源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五大体系,以进一步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加码平安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估值低位、价值可期

今年以来,A股流动性改善明显,大金融股表现活跃,中国平安亦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花顺显示,截至7月30日,中国平安A股股价2025年以来已上涨近20%。2024年,更是上涨超40%。

即使如此,在机构看来,中国平安的股价依然处于被低估状态。中泰证券近期研报认为,中国平安具备双面红利股的特征:一方面公司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公司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此外,考虑到中国平安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集团内协同效应可期,不考虑集团估值折扣,采用1倍PB进行估值,给予目标市值1.29万亿元。

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7月30日收盘,中国平安总市值为1.04万亿元,按此计算,距离中泰证券给出的目标市值还有24%的空间。

若对标富国银行和联合健康,中国平安目前股价亦表现为低估。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7月29日,中国平安A股市盈率(TTM)9.27倍,市净率1.15倍,而富国银行(市盈率(TTM)13.66倍,市净率1.47倍)、联合健康(市盈率(TTM)11.12倍,市净率2.36倍)的对应指标均显著高于中国平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与极智嘉创始... 人民财讯7月31日电,据合肥日报,7月31日上午,市委书记费高云与极智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勇一行举...
8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 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8月起,这些新规与你我有...
法拉利上半年净利润8.37亿欧... 7月31日,法拉利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净营收17.87亿欧元,同比增长4%;总出货量为3...
34.3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 来源:@新财富杂志微博 【34.3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
荣盛发展为沈阳两家子公司5.5... 观点网讯:7月31日,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为下属公司融资提供担保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