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纪要头等座)
1、反内卷政策核心目标与背景
·政策背景与目标:近期政策显示,6月初之前农业部会议紧随发改委会议,在其领导下落实稳定猪价目标。政策核心是通过控制产能、体重和二育,避免猪价长期低迷,确保养猪业不亏损。调控底线为允许短期(1-2天)亏损,但禁止月度以上持续亏损。产能调整目标是从4040万头下调约100万头至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提升猪价至合理利润水平。当前行业成本约13-14元/公斤,14元是关键成本线,大企业成本需结合二、三季度公报观察,整体评估约14元,是当前饲料成本下的行业成本线。
·短期调控重点:政策关注月/季度等中长期价格,允许日/周等短期价格因情绪或集中出栏跌破14元。若猪价持续1-2周低于14元,将触发收储政策(此前已实施过一次)。当前规模企业响应号召降体重,减少后续供应压力,基本面向好。
2、产能控制具体措施
·头部企业产能调整:官方未明确对产能设置时间限制,但调控对标头部企业。以牧原为例,其产能调整积极,降低50万头产能。牧原最高产能350万头,此次降低的50万头占比超10%。因牧原体量大且前期扩张快,成为产能调整重点。此外,前30企业中,扩张较快的前10-20企业后续将限制扩张,统一要求降产能。
·中小企业与散户控制:针对中小企业与散户,通过环保执法从严控制产能。执法加强后,许多不达标养殖场需退出,达标则需提高成本,土地承包问题加剧成本压力。为控价,国家禁止二育,措施包括要求头部企业不出售二育、禁止开私养票,加强屠宰管理,处罚利用屠宰票违规(如做ERP)行为。环保及屠宰板块执法人员积极性高,执法有创收属性。
3、高质量发展大会要点
·大会核心目标与内容:高质量发展大会旨在提高整体产业素质,产能与价格调控是会议内容的一部分。
·调控形势与基调分析:调控形势上,若不控制产能和体重,2025年下半年价格可能大幅下跌,对CPI影响较大;产能易增长难去化,企业追求100%产能利用率,散户退出份额难弥补。散户数量从2018年的4000-5000万户降至约1700万户,多为农村散养户,实际有效散养户更少,且(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退出速度超预期,宏观数据存在滞后性。调控基调方面,农业部以稳为主调节产能,注重保持散户比例(考虑乡村振兴与中低层次就业需求),不希望集团厂扩张,目标是稳中有降、价格稍好。调控方式上,避免产能大幅去化致价格暴涨,调控将趋稳,采用多次缓慢刹车而非一次性猛刹车。
4、产能与价格未来调控
·调控力度动态调整:当前调控关注中小企业产能变化,若头部企业产能受控而中小企业仍增长,后续或采取措施。规模场(年出栏500头以上)需严格登记备案。此前因保供和环保执法等因素,部分规模场未积极登记,地方政府也未严格追究;此次政策出台后,各地将落实备案,以清晰掌握产能。若现有措施无法控制产能,调控手段可能调整,未来或探讨长期控制方式,如参考欧洲经验,用土地控制生猪数量,根据土地面积确定出栏量,或跨区域调配份额实现精准调控。
·产业稳定趋势:未来生猪产业预计不再大幅波动,将保持稳定,行业有一定利润。成本低的企业盈利占比更突出,如牧原成本约12元/公斤,利润显著优于其他企业。行业鼓励企业降本而非扩量增利。当前规模场生产效率与欧美有差距,约为美国的70%-80%,比丹麦少11头,仍有提升空间。生产效率提高后,国家可能控制母猪数量。政策上,大企业产能扩张受限,通过环保、疫病防控削减不合格产能,政府调控力度明确。若行业利润不高且疫病时有发生,中小散户增长风险低;若疫情稳定,散户可能增多,未来或出台创新调控手段,如土地配额制。
5、猪价判断与收储影响
·收储托底作用:收储对猪价有托底作用,单次不足可多次收储。当前冻肉库存低,14元及以下收储成本可控,国家和地方收储力度大。收储价格对养殖企业出栏价有指导作用,低于收储价时企业可能惜售。
·价格趋势判断:6月前母猪数量稳定,6月部分大企业母猪数量下降,部分企业仍在增加。预计下半年产能小幅下降,猪价底部略好于当前。明年猪价关键在于体重控制:若国家全年控制头部企业体重,明年猪价大概率(超80%概率)好于今年;若不控制,猪价可能与今年持平。当前母猪数量约4040万头,年底前降至3950万头(降幅2-3%),不控制体重,明年猪肉供应量或与今年相近;控制体重,明年利润将明显改善。整体产能稳中略降(中小散户和头部企业均有下降趋势),但降幅和时间不确定。若期货远月价格在15-16元以上,可能刺激补栏,需关注对产能的影响。
6、行业结构变化与趋势
·散户退出与放养模式:2024年行业盈利且利润不错,但中小散户仍退出。原因包括投机群体增多,养殖户倾向博行情,不愿养母猪。山东50%养殖群体采用放养模式,前五大放养平台均非上市公司。受此影响,母猪资源向集团厂集中,养母猪散户减少,母猪料市场需求萎缩,部分饲料企业反馈销售难、市场空间小;商品料业务多给大集团代工,中药企业压力大。今年仔猪市场好,利润约100元/头,未像往年接近成本时亏损。
·产能稳中略降趋势:当前行业产能稳中略降,后续不许增长。头部企业出栏量同比增30%,全国猪肉供应量同比增10%,反映中小散产能退出明显。环保影响产能,头部企业产能约束下降确定,中小散因环保趋严小幅减少。因今年仔猪利润好,自繁自养或回升,部分养殖户或自养母猪。国家调控下,产能不增政策压力小,产能增长则面临收紧,整体产能稳中略降。
7、行业总结与投资建议
·结构性变化总结:2024年猪价、仔猪价格高,行业连续盈利多月,呈现显著结构性变化:散户退出母猪环节,母猪产能向公司集中;公司内部分化,头部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技术进步和发展空间,大量中小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与资产过剩困境,行业产能增加缓慢。政策与行业自身变化协同,行业历经四年资本衰退,部分优质企业走出困境,阿尔法机会独立于政策。政策目标是联农带农、富农,推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带动作用。
·投资建议:发改委反内卷政策力度未来不减。成本低的企业当前估值低,有估值修复空间;成本低且能扩大价值创造的企业应享高估值,目前此类企业估值处底部。建议关注德康农牧、牧原、温氏、神农等成本低的企业,近期回调可加大配置。
Q&A
Q:近期有上市企业主动终止定增再融资,后续信贷融资端是否会出台更进一步的指导政策?
A:后续信贷融资端政策核心为禁止增母猪,涉及增母猪的融资或贷款将被限制,用于提高防疫、环保水平的融资除外;若以防疫融资为名实际用于增母猪,仍会限制融资。政策对增母猪行为管控严格,尤其是头部企业;若监测到头部企业产能下降但中小企业或其他企业增母猪,银行贷款与环保政策覆盖范围将扩大,对增母猪企业从严管理。规模企业监管范围将逐步扩大,各地重点监控的非前30规模企业若增母猪,环保与银行贷款将收紧。核心要求是禁止增母猪,对增母猪较多的企业将采取针对性措施促其调减。
Q:监管头部企业母猪数量采用月度企业自报方式,如何保障数据真实性?上一轮环保导致猪价波动,本轮通过环保限制散户产能的措施是否会引发类似波动?
A:数据真实性通过月度上报结合多维度验证:检疫票数量、调运数量、价格、出宰量及出栏体重等指标可交叉验证上报数据,若发现异常将严查造假企业,其中检疫票对大企业的统计相对可靠。本轮环保措施较为温和且具有针对性,通过物理监测覆盖产能变化,若导致产能减少(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过多将及时核查并缓和。当前环保主要限制增母猪,而非清理猪场;监测显示,散户和中小散略有减少,但头部企业通过转移猪群维持产能,规模企业截至6月母猪数量和存栏量仍在增长,第三方数据亦显示规模场未明显减少,环保主要限制增量,减量比例较小,国家数据支持此结论。
Q:若全国均价持续低于14元,下半年收储对猪价托底的影响有多大?对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整体猪价的判断如何?
A:收储具备托底作用,国家及地方收储力度较大,当前冻肉库存较低,且收储价格对养殖企业出栏价格有一定指导作用,叠加未来产能小幅下降预期,托底效果显著。价格方面,今年下半年产能将小幅下降,预计全年价格略好于今年;明年上半年价格或保持14元以上,下半年底部较当前改善。明年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若国家全年控制头部企业出栏体重,明年价格大概率好于今年;若不控制体重,因产能下降与体重增加可能相互抵消,价格或与今年相近。此外,产能已进入稳中略降阶段,但具体降幅及时间点仍存不确定性;需关注远月期货价格对补栏积极性的影响,若期货价格升至15-16元以上可能刺激补栏。
Q:基于6月产能数据增长及体重下降幅度不大的情况,考量产能与体重因素,明年价格是否难以判断?
A:明年价格范围仍可判断,预计与今年相近,大概率在14-16元区间波动。若体重控制效果较好,整体价格有望优于当前水平;若未控制体重,价格或与今年基本持平。
Q:产能下降的主体是谁?
A:当前产能下降的主体可能是投不起的主体。环保限制对中小散产能有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其产能略减,但后续补栏速度仍需观察。头部企业后续面临约束,产能下降较为确定。规模厂产能增加,综合上述因素导致当前整体产能呈现下降态势。
Q:2024年行业盈利的情况下,中小散养殖户为何仍在退出?
A:主要原因包括:去年实际母猪数量低于统计数据,养殖户养殖母猪意愿不足;山东等地区放养模式(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成为主流,养殖户转向外购仔猪并与饲料厂、动保经销商合作;市场投机群体增多,博行情现象普遍;山东地区50%的出栏量来自非上市前五大放养平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