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营销兵法
2025,那些精准踩中大众情绪出口的品牌,都赢麻了!
潮玩盲盒价格水涨船高,泡泡玛特Labubu出现一“布”难求的局面;小米YU7在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突破24w辆,创造了品牌的新纪录;瑞幸与多邻国的“结婚”联名,玩出了新意与多重情绪价值,消费者买联名款是“随份子”,买周边是“伴手礼”,品牌在评论区抢“新郎”玩得不亦乐乎;红蓝黄的外卖大战,品牌在代言人、梗、补贴、送达速度等多个方面卷新意,使社交媒体热闹了,消费市场“活跃”了。
很明显,当下品牌纷纷大张旗鼓搞事情背后,是年轻消费者愈发跟随自身情绪做出消费决策。对于品牌而言,读懂消费者的情绪、找到契合受众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品牌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站稳脚跟。
那么,究竟如何实现情绪营销的价值最大化?或许,品牌们早已给出了答案。
01
消费者喜欢的是,“与我有关”的情绪
从几十元的玩偶到几十万元的汽车,从个人的日常三餐到聚焦一家人的出行需求,如今的年轻一代开始为“我喜欢”“我感觉”的热情买单。显然,品牌营造的情绪价值正逐渐成为商品的第二大卖点,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逻辑。
对于消费者而言,喜欢萌宠、小清新、高颜值等,是在日常的小确幸中寻找治愈感;关注自我成长以及某种意识的觉醒,是在成长与变化中探寻人生的价值;“电子榨菜”话题产生232亿+互动量背后,是高浓度愉悦的即时性冲击,释放着自己的压力;从#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精神状态belike##发疯文学#等热议话题可以看出,其实“发疯”成了年轻人最小单位的反抗,年轻人在无厘头的狂欢中宣泄着复杂情绪;怀念逝去的童年、梦回青春等话题热议之余,让人们在时光倒流中找到了情感慰藉;哪吒IP、西游记的翻红,以及国风、国潮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是年轻人在文化认同中找到了归属感与民族文化自豪感。
很明显,情绪正在成为年轻人群中新的流通货币。品牌当然也注意到了社交媒体上这股情绪势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打动年轻人。
对于品牌而言,做营销,也就是做情绪,本质上是通过内容输出,将消费者感兴趣的情绪转化为营销语言,在受众心中建立起“与我有关”的情绪心智,进而唤起大众的情绪共鸣。
无论是“打工人最强嘴替”“在演我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belike”等从社交媒体涌现的热门词汇都不难看出,当代年轻人想要将自己内心深处复杂的情绪表达出来,进而愉悦身心。而品牌要做的是,让其营销触达“每一个我”,使消费者对品牌及营销产生强烈认同感。
每一个热搜话题的出现,都伴随着集体性的情绪调动,也让有情绪的活人感营销成为了品牌最佳的流量入口。
02
品牌如何才能接住“我的情绪”
“我的情绪”从来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从细微处看,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方式、喜好等产生了自己的情绪。从宏观上看,社会上的主流情绪,扎根于时代的大环境,与社会的竞争、媒体引导息息相关。品牌在看懂情绪的来龙去脉之后,才能使自己的营销掷地有声。
关注与连接沉迷于社会热点中的“我”
近年来,各种喜综、脱口秀、真人秀等节目形式,总能够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形成高关注高讨论,形成现象级的热门话题,因为更多人发现这个热搜好像“窥探”了我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果品牌看见热搜,其营销只是流于表面,可能会获得一些关注与讨论,并不能形成现象级的传播,更谈不上达到营销的预期。于品牌而言,在关注热搜背后,除了让每一个个体都被看见,还需要深挖与承接社会议题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才可能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比如,鸿星尔克与成都熊猫家园组委会推出了「熊猫家园守护计划」,一方面,让更多人发现保护国宝,从爱护环境做起,具有公益属性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品牌还推出了“萌力”十足的熊猫T恤、痛包周边,让这些产品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食粮,很快被抢空,进而也使其产品变成了年轻人表达自我,以及品牌和用户建立社交联系的情绪媒介。
这样一来,鸿星尔克就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吃谷文化」的热潮,也使品牌拥抱了「谷子」。年轻人吃谷的热情改变了品牌营销的方向,以鸿星尔克为代表的品牌已然看见了其中蕴藏的情绪消费力,开始勇闯谷圈,助力年轻人在“吃谷”中获得纯粹的快乐。
听劝,下场加入“我”
打不过,加入!看不懂,加入!这好像成了目前品牌营销的重要策略,品牌不约而同地去关注更多个体的情绪,认真倾听,选择热度更高的声音作为自己的营销元素,,玩起了“听劝式营销”。近年,因为听劝赢得声量的品牌,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在海尔集团CEO周云杰意外出圈后,听网友劝重新入驻微博,再次定义了企业家IP的新玩法,使海尔及其子品牌获得了不少流量;同时,不少80后90后表示想要看《海尔兄弟》,也被妥妥的安排上了,还有比较惊喜的消息是,这部动画片要出续集了,再次掀起了新的讨论热潮。
红蓝黄外卖大战,在美团外卖请了黄龄喊出“黄的灵”后,网友建议饿了么请“蓝盈莹扳回一局”,饿了么真的听进去了,请了蓝盈莹,并表示“蓝的一定赢”,给这场外卖大战增加了颇多的戏剧性;
在《折腰》热播期间,有网友发现角色名字与三九胃泰的产品属性高度相似,纷纷呼叫品牌,三九胃泰迅速上演了听劝式宠粉,与电视剧合作,并上线了一条215秒广告与系列营销,赢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在苏超爆火之际,伊利戏称自己为苏超的“第十四名队友”,自黑式加入群聊并花式整活,直接请来了“群主”苏大强,他一句“我想看无人机”,伊利立刻就安排了。这样一来,伊利不仅回应了南京网友“想见大飞机”的期待,还有了“一碗奶端平”的既视感,成功“嗨”翻了全场。
当品牌开始关注每一个“我”的期待,在讨论热潮中花式满足更多人的“许愿清单”,使每一个“我”的诉求都得到了超出预期的回应,这种听劝又宠粉的模式,巧妙地将每一个个体与品牌的营销联系起来了,既讨巧又充满了人情味。
听劝内核,实际上是使更多人感受到,从“被教育”到“被尊重”、从“功能满足”到“情绪治愈”,听劝不是妥协而是进化,品牌通过用户主导、情感共鸣构建、快速响应等机制,最终构建起价值共创生态,实现从“流量收割”到“构建品牌与用户的命运共同体”的升级。
在存量竞争时代,精准捕捉用户情绪并将其转化为营销势能,将成为品牌的核心能力。因为最懂用户的品牌,终将被用户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下一篇:临淮关跨淮河特大桥主桥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