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的信任危机:当严选成了“超市货”
创始人
2025-07-30 12:27:09
0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撰 文|赵洪伟

7月,一场由选品策略引发的风波席卷了这个拥有500万付费会员的零售巨头。核心矛盾直指山姆会员店的价值根基:会员支付260元年费的核心诉求是购买普通商超无法购买的严选商品,而不是通过电商平台就能低价购得的"网红款"或大众渠道货。

对此,有山姆的会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直言:"曾经为健康严选付费,如今却在货架上看到了有反式脂肪隐患的起酥油配料表商品"。更有资深用户翻出购物记录对比,发现过去高频复购的山姆品牌明星单品已悄然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盼盼等普通商超随处可见的品牌。一些会员痛心地表示:"山姆曾是健康和效率的代名词,现在走进店里,感觉像个贴了山姆牌子的高端便利店。"

山姆对此的回应是"常规选品优化"的调整,而在这背后却意外撕开了中国新消费时代下的一道裂缝——消费需求升级与企业服务错位。当消费者为"品质承诺"支付了260/年的会员费,企业是否真正理解这份付费背后的需求升级与定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5131日,山姆中国会员店总裁文安德(Andrew Miles)退休,由长期负责沃尔玛国际部运营的高级副总裁Jane Ewing接任。新任CEO上任后强调山姆要强化供应链压缩成本,提升效率并且快速下沉至二三线市场乃至县级市。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被外界视为山姆选品逻辑变化、逐渐“沃尔玛化”的重要推手,也是引发此次会员信任危机不可忽视的内部动因。

信任崩塌:

当严选不再严,

心智定位模糊

"支付会员费是为购买严选服务,不是为了购买和家门口超市的同款商品!"一位山姆会员的观点强烈地代表了众多会员的失望情绪。当山姆货架上出现与普通超市无异的商品时,山姆会员制的底层逻辑——严选与独特价值——就开始出现裂纹。

山姆的核心会员画像十分清晰:约72%为本科以上学历,家庭年收入超50万元。对他们而言,会员费本质是购买"决策外包服务"——信任山姆的专业团队能筛选出健康、独特、高性价比的商品。更直白地说,他们为会员制买单,是因为相信山姆比他们更懂自己,能替他们把关品质。

而在此次风波中,以好丽友派为代表的商品直接击中了会员信任的核心痛点。在好丽友派配料表中,起酥油位列第三位。尽管标注"0反式脂肪",但根据国家标准,反式脂肪含量低于0.3g/100g即可标注为零。这种技术性合规无法消解消费者对健康的担忧,更与其对山姆“严选健康原料”的期待背道而驰。

要理解山姆的困境,首先需要解码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变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4亿人,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正从"功能满足"向"价值认同"迁移。

麦肯锡《2024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当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后,消费者对"品质"的定义已从"物理属性达标"升级为"全链路价值匹配"。这意味着这群消费者不仅要安全无虞,更要符合健康理念;不仅要功能完善,更要传递生活方式;不仅要产品优质,更要服务安心。

消费升级:

从"价格敏感"

到"品质主权"

过去二十年中国消费零售经历了三轮需求跃迁。

2000-2010年,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大型商超,通过规模效应以规模换低价,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低价的需求。从2010-2018年,网易严选、小米严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化,以名品供应链制造同品质高性价比商品,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需求。2018至今,山姆、Costco等为代表的企业,以"严选+会员费"来筛选出愿为"安心感"付溢价的客群,满足他们对商品的高品质要求。

消费者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见:从追求低价1.0时代),到追求性价比(2.0时代),如今一部分用户已进入追求品质尊严的3.0时代。尤其对中高收入群体而言,消费不仅是物质获取,更是价值观表达和生活品质的宣言。

而此次事件表明,第三阶段的消费者已经完成"二次觉醒":他们对配料表、原产地、可持续包装的信息颗粒度要求极高;对"别处买不到"的独占性有执念;对品牌价值观的容错率极低。简言之,就是消费需求端已从"买得到"升级为"买得对",并且愿意为"对"支付结构性溢价。

山姆的目标客群恰恰是这一人群。他们为会员制买单,是因为相信山姆比他们更懂自己,是“品质生活的守门人”——信任山姆的选品标准、供应链能力和品控体系,能帮自己过滤掉市场上的“品质噪音”,节省筛选成本。

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本应是山姆最核心的商业护城河。

选品错位:

当"品质承诺"

遭遇"战略摇摆"

与"成本考量"

现实中,山姆的经营策略在成本压力与市场扩张(特别是向二三线及县级市下沉,如昆山店的开业)驱动下,与其"品质承诺"出现了戏剧性反差。

根据会员实测和第三方比价平台数据,山姆近期调整的选品中,约35%的新引入商品属于"渠道通用型"——即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可轻松购得的大众品牌,且价格优势不明显;而被剔除的20%自有品牌商品中,70%曾是会员复购率TOP30的"品质标杆",如某款零添加儿童果泥,其原料溯源信息和检测报告曾在社交平台被会员自发传播,成为"山姆严选"的典型样本。

更具争议的是好丽友派。作为山姆长期合作的零食供应商,好丽友部分产品的配料表问题与山姆官网"严选健康原料"的承诺形成直接冲突。尽管有会员多次通过客服渠道反馈担忧,山姆却未像对待自有品牌那样启动供应商重新评估程序。

这种"对自有品牌严、对合作品牌松"的双重标准,本质上暴露了企业在需求认知上的错位:仍将"品质"狭义理解为"自有品牌的品控",而忽视了消费者对"全链路品质管控"的期待。所以,问题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品牌心智的严重错位——好丽友或许没错,但它出现在标榜严选的山姆货架上,对会员而言就是错了。

这种错位的代价是致命的。据山姆内部泄露的会员调研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会员续费率同比下降8.7%,其中因"商品品质不符合预期"导致的流失占比达41%。这是山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出现续费率两位数下滑。

会员制的本质

与山姆的教训:

从流量思维到

用户思维的范式转换

山姆的案例给所有零售企业,尤其是追求会员模式的企业提了个醒:会员制的本质,不是收取一笔"入场费",而是与消费者建立"需求受托人"的深度信任关系。当消费者支付会员费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购买"被理解的确定性"——相信企业比自己更懂需求,相信企业的选品标准能代表自己的价值取向,相信企业的供应链能力能兑现承诺的品质。

这种关系的维系,需要企业建立三大核心能力:

第一,动态需求洞察力。通过会员消费数据、社交媒体舆情、线下场景互动等多维度,实时捕捉需求变化。山姆的会员数据中其实早已显示"健康原料"搜索量年增200%,但企业未能将这种强烈信号有效转化为选品策略调整,尤其是在成本与扩张压力下。

第二,全链路品控透明度。不仅要管好自有品牌,更要将品质标准延伸至合作品牌。胖东来对供应商的"飞行检查"制度(每年4次突击验厂)值得借鉴,将品质管控从"结果验收"升级为"过程监督"。

第三,价值主张的具象化。将"品质"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细节。例如,山姆可以在商品标签上增加"原料溯源二维码",让消费者扫码查看产地、检测报告;或推出"品质委员会"会员参与机制,邀请核心会员参与选品评审。

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迁,本质上是一场"需求主权"的革命。当消费者愿意为品质支付溢价时,企业需要思考"如何让品质承诺更有说服力"。山姆的困境警示我们: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挑剔。品牌若仍停留在过去的产品逻辑上,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和成本优化而模糊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主张,将失去的不只是复购率,更是用信任构筑的商业护城河。会员店模式的核心在于“严选”构筑的信任壁垒,而非传统零售的规模效应。山姆的教训,值得每一家面向中产、依赖会员信任的零售企业深刻反思:在效率与规模的压力下,如何坚守那份让会员付费的“严选”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衡阳东站一24岁男子跳下站台,... 7月30日,广铁集团长沙南火车站发布《关于衡阳东站一男性旅客跳下站台的情况说明》:2025年7月29...
“家”和“城”共赴未来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一线讲述】  我的老家,是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兰州新区刚成立那会...
《南京照相馆》彰显不屈与勇气   “散场后,影厅没人起身,身边很多观众在啜泣。”“看得眼泪止不住地流”“后劲太大,很长时间缓不过来...
376分“捡漏”上本科,高分上...   7月28日,山东2025年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投档单公布。记者注意到,本科征集计划共投出639...
白俄罗斯-班·墨学院(山港海外...   记者 尹明亮 济南报道     山东职教出海又有新动作,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与山东港口海外发展集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