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图为张杰彪(中)正在和同事讨论案情。编者按
他们曾是军人,赴汤蹈火、保家卫国,用热血书写峥嵘岁月。如今,他们在检察战线上,履职尽责、勤勉敬业,以担当维护公平正义。身份虽转,本色不改。他们将军人的忠诚、坚毅与担当,熔铸于检察履职点滴,以勤勉敬业诠释责任,以高质效办案践行法治理想。
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本报精心推出特别策划,讲述退伍老兵脱下军装、穿上检察制服后的动人故事,展现他们如何在新的战场上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致敬他们永葆军人本色,续写检察担当,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的初心。
张杰彪:山海映检心 步履赴使命
□ 文/图 柳红领
脱下曾浸透汗渍与使命的绿军装,披上如澄澈天空般的“检察蓝”,对石家庄铁路运输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杰彪而言,改变的只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
2017年,结束了17年军旅生涯,张杰彪转业到省检察院工作。
“啃得下‘硬骨头’,接得住‘烫手山芋’。”这是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对张杰彪的评价。这些年来,他先后获评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先进个人、“河北省模范检察干部”等称号。
2023年,某市一辖区耕地上存在体积约3万立方米的污泥,侵占农田150余亩。这些污泥不仅散发着刺鼻的腐臭气味,还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周边村民苦不堪言。
以上问题引起了省检察院的高度重视,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成立专案指导组。张杰彪作为专案指导组成员,立即带领市县办案人员实地调查取证,走访周边村庄群众、组织行政单位召开座谈会、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深入了解污泥堆积污染现状和事情的来龙去脉。
调查中,张杰彪和办案检察官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部分污水处理厂未按规定处置污泥,而是随意倾倒以节省成本。
“只有各方同频共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他提出综合运用“行政+民事”手段推动治理。随后,该市检察机关召开听证会,当场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开展污水处理领域专项治理,推动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监管实施办法》,有效促进污泥处理行业规范和治理。
“在我们持续的督促下,有关部门清理污泥3万立方米,督促涉案企业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746万元,完善了污泥处置流程。”张杰彪说。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一周年典型案例。
不久,全省检察机关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开展污泥处置专项行动,推动污水处理厂规范化运营,实现城市污水污泥科学治理。
2025年4月,省检察院开展重点河流流域治理专项行动,张杰彪再次冲锋在前。两个月里,张杰彪和同事们筛查230余公里河道,现场指导各地检察机关采集河水样本,开展样品检验。经过不懈努力,检察机关针对河水污染、影响行洪安全等问题立案8件,有力维护了河流流域生态安全。
采访中,张杰彪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2015年,在部队服役时,出于对法律的兴趣和热爱,他便萌生了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念头。那段时间,除了日常训练,其他时间基本被学习填满——从傍晚到凌晨,从楼道到宿舍,甚至在食堂吃饭时也书不离手。战友们笑称他“走火入魔”,他却说:“笨鸟先飞,总能飞到。”
天道酬勤。2016年,他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7年转业到省检察院后,张杰彪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抓住一切机会向资深检察官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杰彪迅速掌握了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一步步成为公益诉讼办案的行家里手。
今年7月,张杰彪担任石家庄铁检院副检察长,下一程,他将继续以专业与担当,奔走在高质效办案第一线,书写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