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冀版精品出版物传递阅读之美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观察
7月25日,河北16家出版、发行、印刷单位携1800余种冀版出版物亮相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河北日报记者 肖煜摄7月25日至28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办。河北展区以“美丽河北 书香燕赵”为主题,集中展出主题出版、文学艺术、学术专著、地方文化等精品图书,展示河北出版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深耕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厚重红色文化等方面的成果。1800余种冀版出版物精彩亮相,新书推介会、读者见面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读者在氤氲书香中尽享阅读之美。
创新+科技,开启传统文化宝库
从厚重典籍的系统整理,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从燕赵文脉的赓续守护,到中国故事的广泛传播……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河北出版以创新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图谱,向读者展示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
“这本书的封面既漂亮又有质感,内嵌的背带还把书籍变成了背包,让老绣片的魅力穿越百年,重新‘活’在现代人的时尚生活里。”7月25日,西南大学出版社编辑黛永曦对《每一只你都惹不起:刺绣中的动物》一书爱不释手,还将其当作背包拍照留念。该书作者张书林介绍,她用18年时间到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河北等地收集了近20万张老绣片。“这些绣片不仅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更是民族和地域历史文化的沉淀,传递着中国古典之美与人间烟火气的碰撞交融。”张书林说。
扫描封面二维码,书中的故事就以动画形式呈现出来。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策划推出的《中华文化基因·经典民间故事》巧妙融合动画视频,辅以AR(增强现实)技术,立体化、沉浸式展示故事场景,为民间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书法家画像,也能变成介绍书法作品的人。《识古泽今——传世书法墨迹里的中国文脉》融合出版项目以书法墨迹为切入点,遴选从三国至清代47位书法家的3000余幅代表作品,运用人工智能、3D动画等技术,图文声像相融合,从时间、空间、人物等多个维度,展现中国书法的魅力。
此外,《最爱家乡戏——河北梆子经典传统剧目三部曲》《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过多媒体形式,弘扬中国戏曲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妙手补千年——修复师技艺传承口述影像实录》融合出版项目,通过“音像+图书”的创新出版方式,生动记录古籍修复技艺传承过程,以及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实践与思考理念,展现他们守护文物、创新技艺的工匠精神。
精彩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恐龙?”“霸王龙、剑龙、三角龙……”7月26日,在《了不起的中国恐龙》新书推介会上,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科普部研究员王璐瑶与现场小读者进行了互动。她还结合绘本中的五个恐龙主角——董氏中华猛龙、棘鼻青岛龙、赫氏近鸟龙、鹦鹉嘴龙、寐龙,以及其他中国恐龙的生活习性、化石发现等,进行了生动的科普讲解。小读者彭佳欣特别喜欢恐龙,她说:“我家就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附近,从那里学习到很多有关恐龙的知识。这套书里的故事新鲜有趣,我非常喜欢。”
“我本来想看看艺术方面的图书,走到河北展区,一下子被这场活动吸引了。”7月25日,冀美《西游记》彩绘(第三批)新书推介会正在举行,重庆市民吴跃进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中。此次河北美术出版社推出《齐天大圣》《女儿国》《七绝山》三册彩绘版,既保留了传统线描画的工整与细腻,又巧妙融入了艺术家的创意。吴跃进拿着黑白版和彩绘版进行对比,说:“彩绘版封面用绢面彩印,显得清新雅致。润染上色彩,人物形象也更加活灵活现了。”听了他的话,一旁的读者张建英也入手了三册彩绘版。
集章文创,激发阅读兴趣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印章、这里是河北印章、普希金诗歌印章……在河北展区,根据图书内容开发的各种印章“火”了起来。不少读者手持集章本,耐心排队等待盖章。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邢台抗大纪念碑、平山中央统战部旧址……这组印章反映了河北的红色历史。”在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展台,读者艾思奇手持印章,盖下了一个个印记。该出版社副社长罗胜奇介绍,这套印章是根据《王律主讲燕赵红色传奇》一书设计的。该书讲述了燕赵大地红色征程中的传奇故事,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还能听书。艾思奇说:“每一个印章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集章,不仅能保留一段记忆,还激发了我了解印章背后故事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河北教育出版社市场营销部主任符向阳介绍,他们根据《俄罗斯文化之魂——普希金》一书开发了三枚印章,分别为普希金头像、普希金诗歌、普希金手绘小画,希望以更多方式带领读者走近普希金、走近俄罗斯文学,感受诗人和诗歌的魅力。
水仙润福茶盘、江山载墨笔筒、枇枝雀跃冰箱贴……《造极——读懂宋画的八个关键词》一书的衍生文创,在书博会上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河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副总编辑石姮说:“围绕书中内容,我们开发了茶盘、文具、挂饰三类文创产品,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比如利用掐丝珐琅工艺精心复刻《水仙图》《倚云仙杏图》等名作,运用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制作‘柿柿如意’‘灵雀报喜’等挂饰,彰显东方美学韵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