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少东)7月29日,记者从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首府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宁市连续第八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南宁市聚焦“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目标,以实干和创新交出的亮眼答卷。
南宁市持续筑牢退役军人服务根基,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1966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织密服务网络,实现服务保障“零距离”。在崇军氛围培育上,南宁市不断挖掘典型,广泛开展“优秀退役军人”的选树和宣传工作,涌现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1名、“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2名、“全区优秀退役军人”7名等一批先进个人。
在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方面,南宁市转业军官进入行政机关和参公单位比例、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比例均超90%。针对军休干部群体,南宁市打造“智慧军休”工作品牌,升级“互联网+医养”服务模式,成立广西军休老年大学南宁分校,满足军队离退休干部学习需求,军休智慧医养工作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的肯定。
在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我市创新机制,成立退役军人服务银行、退役军人企业联合会及退役军人创业产业园,落实金融扶持政策,为军创企业注入发展动能;积极举办各类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创新“政校”合作模式,开展高素质退役军人船员、无人机驾驶员等特色培训,助力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落实各类优抚政策方面,南宁市成立了退役军人医院和2家优待定点医疗机构,为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优待服务;14家市属公立医院实现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看病报销更便捷;地铁、公交和部分旅游景区也纳入优待行列。为传承英烈精神,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206万元,完成493处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大力弘扬英烈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缅怀英烈、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
在困难帮扶方面,南宁市坚持财政投入与社会支持并举,织密困难退役军人兜底保障网。市财政每年安排近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退役军人困难帮扶援助工作。依托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深入开展“情暖老兵”行动,在春节、“八一”等重要节点广泛走访慰问,已累计帮扶困难退役军人超过2800人次,发放帮扶援助资金1100余万元,切实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
在深化双拥模范城创建中,南宁市积极开展“城舰共建”活动,融入南宁特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拥军活动品牌,高质量完成全国及自治区“城连共建”任务,为部队基层连队修建运动场、阳光晾衣房等设施。聚焦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全力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之忧。2020年以来,我市累计落实3047名官兵的子女入学优待,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金746.4万元,以扎实举措稳固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