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正式实施。这次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整车材料、防火性能、智能配置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习惯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市民是否会受影响?生产厂家和销售商是否做好迎“大考”的准备?一场围绕“安全、合规、智能”的行业升级战已经全面打响。
新国标中的新变化
限重、阻燃升级 北斗定位“上车”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信息,为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防范非法改装等风险,最新版“电动自行车国标”将于9月1日起实施,届时所有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今年12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也必须全面切换至新标准。
此次新规对产品结构、安全性能、使用材料等作出了严格规定,包括:车身使用的塑料件占比不得超过整车总重的5.5%;整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要求提高;铅酸电池车型整车重量上限从55公斤提高至63公斤;严控最高限速和非法改装;从事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电动自行车需要安装“北斗”定位系统等。
商家开始清库存
消费者热盼“放心车”
近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了多家电动自行车线上旗舰店,客服人员均表示,知道新国标要出台,但线上售卖的产品没有符合新国标的。也有客服人员表示,现在下单买车上牌,后续正常上路不会受到影响。记者询问“新”“旧”国标有啥区别时,客服人员回复:没有接到(厂家)相关通知。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庆丰路上的一家电动自行车线下销售门店,工作人员称,已接到厂家通知,目前店内正在销售的都是库存车,今后厂家将不再生产这些旧标准电动自行车了。
“您要买就抓紧,听说按新国标生产的车要比旧标准的车小一圈。续航、速度也是旧标准的车更好一些。”一位店员正在向市民赵先生推销。“过去我看重续航和价格,现在更关心电池安全性能。听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安全标准更高了。”赵先生打算等9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再作决定。
厂家加速技术升级
备战新国标“大考”
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城市之一,我市众多厂商积极备战新国标“技术大考”。
天津雅迪实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今年2月就启动了新国标车型的研发工作,并作为企业代表参与了新标准的制定,“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安全。我们从增加电池充放电安全性入手,将原来车体上的普通塑料件替换成阻燃塑料件,同时增加防篡改、防火技术环节。”为符合新规要求,雅迪已投入数百万元引进检测设备,从车架防腐到电池阻燃,每辆车需经过上百项严格测试。
与雅迪类似,小刀(天津)车业有限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启动了新标准产品的设计与测试工作。“目前每月有2至3款新车型完成送检、测试和获证流程,并逐步大批量推向市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提及“电池与充电器的协议绑定”“塑料件防火等级提高的新材料研发”等。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新国标是否会推高售价”,部分生产企业态度谨慎。雅迪表示,计划通过材料替代和供应链整合等方式控制成本;小刀则认为,虽成本增加,但新增的“北斗”定位等智能化配置将成为卖点,结合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整体对消费者来讲功能更多更划算。
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靠前服务
帮助企业应对新国标
“天津电动自行车企业从2022年的20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200家,9月1日之后可能会更少。”两家受访企业均认为新国标实施后将加速行业洗牌,小型厂商生存空间会被压缩,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对于这种说法,北辰区市场监管局质检科负责人称:“目前我们辖区内有证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共25家,预计9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能达标留存的企业顶多10家。因为新国标对生产条件要求严格,如:企业需自有或控股70%以上的车架厂,仅这一点很多小企业就做不到。”这位负责人说,目前他们牵头联系了3家认证机构和2家检测机构,组织区内电动自行车企业座谈,了解需求并优化服务流程,帮助企业度过新国标出台前后这段过渡期。
“新国标出台后,我们监管部门也面临挑战,将重点检查产品质量和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情况,通过抽检和现场检查保障合规。未来将重点关注防篡改设计、电池与充电器匹配等关键项目的监管。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学习政策新规,确保新旧过渡期内监管工作不留盲区。”这位负责人提示,9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旧国标和新国标车辆可以同时正常销售上牌,直至12月1日为止。届时,门店将不能再销售旧国标车辆。消费者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应首先查看CCC认证标志,确保购入的产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