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7月11日,通州湾示范区商务大厦会议室内,一场专题讲座刚结束,100余名青年干部齐聚一堂,思想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干工作眼里要有大局大势,这样的课十分‘解渴’。”一位学员感慨。
近年来,通州湾示范区以“干部讲堂”为载体,通过“知识赋能+实践砺能”的培养模式,砥砺一支“干部铁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这些青年干部正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思想淬炼:以“金钥匙”解码发展密码
“纤维材料的科技突破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赛道。”翻开青年干部王清怡的学习笔记,字里行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在通州湾示范区最新一期“干部讲堂”上,江苏省“双创人才”、东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家良的专题讲座,让60余名年轻干部见识了“一根纤维”里蕴藏的千亿级产业密码。3个小时的课程,既有前沿理论阐释,又包含示范区纺织产业的鲜活案例,让学员掌握了产业协同的“方法论”。
这样的场景在通州湾已成常态。面对跨江融合、向海发展的时代机遇,示范区党工委清醒认识到,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发展的高度。针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普遍存在政治素养待深化、专业能力存短板等“成长痛点”,2023年起,示范区启动“干部讲堂”提能平台,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持续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35期干部讲堂,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机制创新:靶向培养锻造“硬核”本领
招商人员于坤的办公桌上,一份“产业图谱+靶向招商”工作方案格外醒目。“培训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破解难题的思维方法。”于坤深有感触。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将讲堂案例转化为实操方案的思考过程。学以致用,他成功推动多个项目落地,招商工作实现了从“地毯式拜访”到“精准靶向招商”的转变。目前,他所在的临港制造产业园已签约落户23个项目。
“每季一主题、每周一课堂”,“干部讲堂”立足干部成长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打造“产业讲堂、理论讲堂、文化讲堂、热点讲堂、业务讲堂”五大培训载体。聚焦绿色化工、海工装备、高端纺织等主导产业,融入生物制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内容,邀请国内行业专家、省委党校教授、省社科院学者授课,构建起立体化、精准化的干部培养体系。
为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示范区还精心构建“学—思—践—悟”闭环培养体系。通过双月成果分享机制,组织干部以现场汇报、案例分享等形式交流经验,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成才。
实战检验:项目一线亮出“成长答卷”
在通州湾示范区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专班攻坚支部书记曹君烨带领23名党员组成的“红色尖兵连”,将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劳国瑞专题授课中所学的产业知识转化为攻坚动力,以“1名领导包干1张图谱、23名先锋领办316项任务”的攻坚模式,创造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通州湾速度”。这既是项目推进的生动实践,也是示范区干部培养成效的集中展现。
项目建设一线是检验干部成长的“淬火炉”。在重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战场”上,年轻干部们组团队、跑项目、定目标,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年以来,通州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在谈重大项目超50个,总投资突破800亿元;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60%,产业链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除了干部课堂,示范区还与南通市委党校共建分校,与南通市社科联共建通州湾研究基地,打造“课堂+现场”沉浸式教学,以多元培养链锻造硬实力。一组荣誉见证成长:张佳严获评“江苏省十佳应急科普讲解员”,张雯卿斩获全市教育系统年轻干部岗位技能竞赛一等奖、全市机关外语风采大赛二等奖,祁建忠荣获“南通好青年”称号,杨赛南获评“全市检察综合业务标兵”,王珊、梁嘉汇等一批青年干部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
从产业讲堂的理论武装到项目一线的实践淬炼,一支“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正在通州湾茁壮成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姜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