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张叶叶
近段时间以来,贵阳市各级政府部门、社区、学校多管齐下开展防溺水工作,通过全面排查水域隐患、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加强家校社沟通协作等举措,全力守护学生假期安全。防溺水虽是老生常谈,但面对年复一年屡有发生的溺亡悲剧,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织牢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有人认为,防溺水的道理讲了又讲,相关措施也已常态化推进,不必如此警惕。但实际上,每年的水域情况可能变化、新的野泳点可能出现,一旦因为懈怠出现疏漏,这些潜在风险极易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客观而言,不少溺水事故本可以避免,或许是家长多一份监护的警觉、危险水域多一些醒目的警示标识、救援设备多一次全面检查和维护。可现实没有如果,从安全到危险,往往只隔着一个疏于防范的瞬间,只有每个人都绷紧安全弦,才能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更需要警惕的是,意识不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孩子对危险水域缺乏认知,家长认为孩子只是在岸边玩水就放松看管,一些管理者因辖区往年没出过事就产生侥幸心理。这些安全意识的缺失,会让潜在风险变成溺水事故的导火索。做好事前预防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溺亡悲剧发生。这既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加装防护栏、加强水域巡逻等措施,降低溺水风险,也需要学校将防溺水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识别并远离危险水域,还需要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增强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懈怠的风险藏在细节里,即便每年都在排查隐患、宣传引导、应急演练,防溺水仍须时刻保持警惕。一方面,溺水风险处于动态变化中,如暴雨后新增的危险水域、短视频带火的野泳“打卡点”等,要快速响应、更新措施,堵住“漏网之鱼”。另一方面,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防溺水措施要更具针对性,对孩子,情景模拟、互动体验比文字告知更能形成具象认知;对家长,日常提醒和案例警示有助于强化监护意识;对农村老人和孩子,不妨利用广播讲解防溺水知识、播报安全提醒。
防溺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多一些对细节的较真,当动态防控更敏锐、安全教育更精准、家庭监护更上心,方能守护好青少年的生命安全。
(《防溺水仍须时刻保持警惕》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