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从湖南高速集团获悉,G6022醴娄高速(王仙枢纽至石三门枢纽)项目于当日上午正式建成通车。作为沪昆高速的并行线,醴娄高速的全线通车不仅能让大家出行时多一个路线选择,还将有效缓解沪昆高速的车行压力。
2024年12月31日,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通车,里程为94.68公里,今日通车部分为剩余路段王仙枢纽至石三门枢纽。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双向六车道,湖南再添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终于要通车了,等了很久很久……”7月28日,看到家门口的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家住醴陵市金石村的王先生很开心。据他介绍,过去上沪昆高速要49分钟左右,如今家门口的高速通车以后,只需10分钟即可。
G60沪昆高速湖南段是横贯湖南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途经省内城镇集中、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株洲、湘潭、娄底等湘中重镇。长期以来,该路段车流量远超设计承载能力,通行压力大。
醴娄公司总经理龙正聪告诉记者,作为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两环两轴八纵八横”中“两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醴娄高速东起醴陵,西至娄底,串联株洲、湘潭、娄底三市,全长约154.271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4米,设计最高时速120公里,总投资约250.43亿元。沿线共设13处收费站、3对服务区。
2024年12月31日,醴娄高速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段建成通车。本次王仙枢纽至石三门枢纽段建成,意味着醴娄高速实现全线贯通。醴娄高速与近期完成扩容改造的金醴高速协同构成高效路网,将有效分流沪昆高速株洲、湘潭、娄底段车流,极大缓解拥堵状况,显著提升湖南东西向通行效率,对强化湖南与长三角、云贵地区的经济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全线13个收费站均为智慧收费站
通车前夕,记者来到了醴娄高速醴陵南收费站。乍一看,收费站外观和普通并无差别,但走进车道时发现,8条进出车道中只保留了2个人工窗口,其他车道均为无人操作区。“我们通过窄岛化、无岛化改造增加通行能力,同时配备智能监控、应急调度系统,保障高峰期车流快速疏导。”醴陵南收费站站长赵军说。
记者了解到,醴娄高速全线13个收费站均建设为“数智云”智慧收费站。以醴陵南收费站为例,收费站通过设置自助混合车道、智慧节点、智慧收费亭等设施,使收费站入口发卡效率提升10%,出口收费效率提升20%,单车通行时间节省10秒,整体通行效率提升30%。便民设施方面,收费站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司机休息室及本地特产展示区,未来还计划引入“智慧停车引导”“ETC无感支付”等功能,进一步优化出行体验。
随后,记者驱车来到了湘江渌口段,醴娄高速株洲湘江特大桥巍然矗立。“株洲湘江特大桥及所属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是醴娄高速建设的核心难点。”龙正聪说。
株洲湘江特大桥全长1658米,其中主桥长892.24米,设计为单箱梁体结构的四塔五跨矮塔斜拉桥,桥面宽39.5米,主跨230米,是目前国内单箱梁体最宽、湘江上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
同时,株洲湘江特大桥采用高强钢绞线斜拉索将索塔与桥面拉连,在斜拉索施工中引进光纤光栅智慧桥梁拉索技术及安全云评估系统,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嵌入斜拉索的钢绞线内部,实现对斜拉索材料受力变化的直接感知和精准测量,同项目主梁的智能张拉压浆系统等共同组成了全桥远程控制健康监测系统,为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桥梁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