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在形势稳定的同时也显现出新动向。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从新兴产业“抢人”到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增长,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愈发显著。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正共同勾勒出就业市场的未来图景。
新兴产业成人才“引力场”
“画肖像”的毕加索机器人、现场奏曲的贝多芬机器人、吟诗颂词的李清照机器人……走进山东济南银座商城6楼的EX未来科技探索中心,人形机器人引来很多人前来打卡。这些机器人均出自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EX机器人公司”)。
“目前,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建设未来科技体验文商旅综合体项目,打造‘百城百馆’,实现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突破。掌握机械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硬知识’,产品策划、场景设计等‘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紧缺。”EX机器人公司总裁李博阳表示。
不仅是人形机器人,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无人机飞手、技术研发等岗位也炙手可热。“作为国内首家获得适航认证受理的企业,沃飞长空目前对低空飞行器研发类人才需求较多,同时也发力挖掘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人才。”沃飞长空首席人力官戴馨说。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人形机器人、新材料、智能硬件等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分别增长398.1%、72.1%、50.3%。
“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带动创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高附加值岗位需求日益旺盛,呈现量质齐升的特点,体现了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就业市场结构优化趋势显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