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背债人”看银行风控软肋
创始人
2025-07-30 01:57:08
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职业背债人”在骗贷案件中频繁出现,成为扰乱金融秩序的一大隐患。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通过详述一名“职业背债人”的亲身经历,揭开了“包装贷”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在这起案例中,没有固定工作的黄某,被一个做“包装贷”的贷款中介找上门,通过虚构工作单位、伪造收入证明、制造虚假流水等手段,从三家银行获得总额达48.2万元的四笔贷款。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稍早前,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检察院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的一则丰某等5人以“包装贷”形式骗取银行贷款的案例,其手法与媒体曝光的套路如出一辙。丰某等5人也是通过组织“白户”(在央行征信系统中没有任何信贷记录的个人或企业)以购买二手房的名义到银行办理房屋贷款,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通过抬高房屋评估价格、伪造贷款材料等方式达到向银行多贷款的目的。“背债人”因利益诱惑或被蒙蔽配合骗贷,由上述5人提供虚假信息及材料,将他们包装为收入稳定的“蓝领”,通过零首付房贷、装修贷、车库贷等形式实施骗贷。该5人将房产抵押套现后,将“背债人”吃干榨尽再将已无利用价值的“背债人”踢出局,实际无偿还能力的“背债人”断供失联,最终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从已披露的案件不难发现,作为贷款中介利用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体进行非法贷款操作的一种手段,“包装贷”和“职业背债人”这一操作,精准击中银行在贷款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软肋,暴露出银行在风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贷前调查形同虚设。不少“职业背债人”都是没有信贷记录的征信“白户”,这些人没有稳定收入,却能在中介伪造的收入证明、虚假资产证明材料包装下,顺利通过银行审核,反映出银行在审核资料时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验证手段。

其次,贷款发放把控不严。例如有的银行工作人员未按相关规定实地查看,仅凭几张借款人自行拍摄的照片就放款,有的没有注意到抵押物突击过户这一异常风险特征。而面对借贷过程中被虚增的资产价格,银行似乎也缺乏科学的资产估值体系,导致高评高贷现象频发,进一步放大了信贷风险。

再次,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到账后,迅速被贷款中介、炒房客等中介转移瓜分,银行却未能及时发现资金异常流向。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那些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赖账的“职业背债人”,有的客户经理甚至连续多月自掏腰包为“职业背债人”还款,试图掩盖坏账风险,导致风险不断累积。

相较上述贷款环节的风控软肋,一些银行内部员工与贷款中介、炒房客等勾结,形成利益链条,从中“抽佣”牟取灰色收入,这种内控机制漏洞则更具破坏力。

“包装贷”的操作者处心积虑地钻研规则漏洞,试图以“合规”为伪装突破制度防线,对金融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此,金融机构必须主动出击,多管齐下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制度层面,应重塑贷款全流程管控,构建覆盖“申请—审核—发放—贷后”的闭环式规则体系,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抵御“包装贷”的坚固关卡;技术层面,需升级智能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交易模式,精准捕捉“包装贷”“职业贷款人”的特征;管理方面,必须强化内部审核流程,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杜绝内外勾结的可能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通知:...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清醒认识灾害性天气的突...
李想称拍自己的传记电影《理想传... 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近期接受《热浪之外》节目采访时透露,如果未来拍摄一部关于自己的传记电影《理...
众安智慧生活(02271)与深... 众安智慧生活(02271)公布,该公司与深圳市卖光货供应链有限公司(卖光货)于2025年7月28日(...
Morgan Stanley增... 香港联交所最新数据显示,7月24日,Morgan Stanley增持药明康德(02359)192.9...
苹果在东北的直营店仅剩三家 来源:@中国经营报微博 【#苹果在东北的直营店仅剩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