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根据雪球的三分法,我制定了一项资产配置方案,自年初以来,该方案的累计收益率达到了9.32%,明显超越了沪深300基准指数的7.85%收益率,以及同期沪深300指数的5.11%(数据截至2023年7月28日)。
尽管沪深300指数在业内被广泛视为业绩比较基准,但将其直接作为个人投资账户的对标并不具备实际意义。沪深300指数主要反映大盘股的表现,其持仓行业以银行、资源、能源和传统消费为主。然而,个人投资往往涵盖了更为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包括小盘股、科技股、新消费股及创新药等新兴行业。此外,除了A股市场外,投资者还会考虑港股和美股等国际市场,另有黄金、原油及债券等各类资产的配置。
以我所采用的三分法账户为例,投资组合中包括股票、债券以及商品,其中美股的投资占据了一部分仓位。因此,直接使用沪深300来对比我的投资表现是不合适的。相反,我选择了一个更为合理的业绩衡量标准,即60%偏股指数、30%偏债指数和10%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
在一个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中,采用沪深300作为业绩基准显然不公正。以一个典型的资产配置案为例,该方案包含30%债券、60%股票和10%商品,并在过去7年中实现了近100%的累计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超过10%,而回撤仅为12.8%。相比之下,同期沪深3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仅为3.96%,年化收益率为0.54%,回撤幅度却超过45%。这种多资产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穿越牛熊周期,尤其是在A股的熊市与震荡市中,相较于沪深300的表现显得更为优越。
然而,在A股市场进入急涨阶段时,如今年的7月,单一资产由于更强的进攻性,收益表现往往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将沪深300与多资产策略进行比较同样显得不公。我的三分法方案在7月期间虽未满仓,但由于50%的仓位投资于A股,整体随A股上涨而获益。同时,在过往6个月中,有4个月我的投资表现超越了沪深300。
通过不同的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各种策略的风险与收益特征,从而定位适合自身的投资方法论。例如,若选择集中投资A股,则可将沪深300作为比较基准。根据历史数据来看,沪深300在最近20年内的年化收益率约为8%,但其最大回撤则高达70%。因此,虽然收益较高,风险也不容小觑。在过去10年中,沪深300的表现甚至跑输黄金,而在过去3年中则落后于债券。
通过三分法进行资产配置,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收益预期,选择适合的基准指数。我的测算结果显示,我的投资风格为成长型,因此对应的基准指数为60%股票、30%债券和10%商品。如果投资者希望追求更高的收益并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则其基准指数中股票的比例可能更高,例如70%股票、15%债券和15%商品。在配置方案后,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历史回测数据,分析该方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与收益特征。
最后,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选择基金,建议使用雪球的三分法工具,通过简单的测评,了解自身风险偏好,并获得适合的投资方案。投资者还可以享受定期的投资报告、资产诊断及动态再平衡等多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