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小幅上涨0.33%,报3609.71点;深证成指涨幅为0.64%;创业板指则表现更为突出,涨幅达到1.86%。与此同时,北证50和科创50分别上涨0.68%和1.45%。万得全A和万得A500指数也录得0.45%和0.43%的涨幅。A股市场全天成交额为1.83万亿元,较前日的1.77万亿元有所增加。
在行业表现方面,创新药ETF国泰(517110)在当日的交易中上涨4.26%。多家医药龙头企业近期陆续获得海外授权,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创新药行业的信心。尤其是恒瑞医药于2025年7月28日宣布与GSK达成的协议,涉及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及多达11个项目的许可。这一协议的首付款为5亿美元,成功开发及销售的里程碑付款有潜力达到约120亿美元。此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将为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提供新的范式。
当前,推动创新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技术突破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本轮创新药的趋势不仅仅体现在生物技术(Biotech)股上,领先的制药公司(Pharma)也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已达到608亿美元,显示出市场规模的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交易模式正在向平台型授权和深度临床协同的方向演进,标志着行业进入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在业绩催化方面,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于7月28日晚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08亿元,同比增长20.6%。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更是同比增长约24.24%。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达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44.43%。截至2025年6月底,药明康德的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7.2%,这一强劲的业绩表现不仅展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反映出创新药行业的整体景气度。
针对创新药的审批速度,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批准了43款创新药上市,较去年同期增长59%。这一趋势得益于自2018年启动的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企业能够在研发前端更加清晰地预判研发回报周期,激励更多高风险、长周期的创新药研发。特别是在肿瘤、代谢和免疫等领域,重磅创新药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良性循环。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医保局于7月29日透露,将充分利用医保数据资源支持创新药研发,鼓励医药企业拓展创新的宽度和深度,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医疗需求。系列座谈会上,各方专家深入交流了创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方向,为行业未来的政策导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学术会议如WCLC(世界肺癌大会)和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众多国产创新药公司将参与相关研究报告的发布。同时,美国的降息预期也可能为创新药板块带来持续的上行动能。下半年,随着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推进及医保支付上限的提升,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价值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在国际化交易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的海外授权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同比增加36%。而2025年上半年,授权总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达到608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创新药在管线结构及数据质量上的显著提升。
在行业前景广阔的背景下,创新药ETF国泰(517110)作为聚焦沪港深创新药产业的投资工具,覆盖了A股及港股通的优质创新药企,能够有效规避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此外,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3)也值得关注,该基金主要跟踪以biotech为主的创新药指数,展现出更高的创新纯度和研发费用占比。在历史表现上,科创板创新药指数的反弹力度显著强于大盘。
与此同时,通信ETF(515880)在市场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全天收涨4.21%。谷歌公司近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达到9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超出分析师预期。此外,谷歌还将2025年全年资本开支上调至850亿美元,表明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发展的信心。
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也在持续影响着市场,尤其是在算力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相关企业如台积电在第二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AI及相关技术需求的强劲。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产业链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