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邹平市作为“中国铝都”“世界铝谷”的核心区,铝产业发展强劲,2024年,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实现2700亿元,成为滨州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的龙头。2025年,邹平市将持续聚焦全市“5210N”产业集群发展,围绕高端铝业、智能纺织、轻量化铝等产业集群,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以品牌赋能助力轻量化铝从“一枝独秀”到“集群绽放”。
擦亮“海纳百川·同心赋能”创活力品牌,打造集群发展“新高地”
聚焦精准建言、平台赋能、人才聚力,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轻量化铝产业集群增动力,创新聚能添活力。
精准建言发力。深耕铝产品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创新开展“主委、会长镇街行·建言献策我先行”、党外人士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党外人士到魏桥轻量化基地、铝深加工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基地实地调研,围绕铝制品发展需求、产业发展新方向等提出意见建议120余篇,其中,2篇建议被省市领导签批,推动广富集团20万吨高端锻件、轻量化铝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平台赋能助力。聚焦高端铝业集群,由鲁中职业学院、邹平市中华职教社、邹平市工商联、邹平市铝深加工产业园4家部门牵头,打造“滨州市铝业产教联合体”平台,围绕企业铝产业需求,量身定制铝业课堂,以“订单式”培养输送技能人才730余名,为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围绕铝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成功举办“百名专家教授联百企”“邹平人才节”等活动,促成4位省级专家与8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发布签约项目11项、支持金额5200余万元,推动“高品质再生铝合金制造成套技术研发项目”等5个项目签约落地。
人才多向聚力。支持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围绕新材料铝产业集群发展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创新团队6个,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15项,发明专利36个,实现成果转化5个,其中1项技术突破企业技术瓶颈。创新集团发起或参与制定的18项国家标准,对铝行业、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制定发起的“超强高导线缆国家标准”破解“卡脖子”难题,激活铝产业集群发展“新活力”。
擦亮“企联智合·聚力同行”壮民企品牌,点燃集群发展“新引擎”
聚焦壮大集群产业发展,用心用情、用智用力,优化产业生态。政策推进落实落地。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人才聚集的特点,组建由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等统战成员参与的“同新律师服务团”“同心会计师服务团”“企业合规服务团”等7个专业团队,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宣讲活动100余场次,通过对铝产业集群发展优惠政策解读、咨询指导,把“政策红利”变为“真金白银”。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投资200余万元在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促进两个健康”园区实践中心,实现“e盏茶事”“企业家协会”等多方资源融通,推动帮办服务团落户产业园,创新“涉铝服务一件事”,实现涉铝事项“家门口”办理。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积极为企业跑订单、跑市场,从资金、基础建设、项目配套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推动再生铝产能达到183万吨,中高端铝制品占比77%,助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激活产业生态的“一池春水”。
思想引领固本强基。实施“同心培优”计划,用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张士平纪念馆,开展“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民营经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26次,培训企业家3300余人次,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推荐申报国家、省级荣誉,其中,1名铝产业企业家获全国影响力企业领袖奖,2名铝产业企业家被推报为省工商联副主席,3人获“山东省杰出女企业家”称号,3名无党派人士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擦亮“天南地北·同心相约”促招引品牌,释放集群发展“强磁力”
注重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汇聚各方资源,为轻量化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用好党派群团资源。充分发挥“3+7+N”统战机制效能,成立统一战线“五大联盟”,促成各民主党派、统战群团社团、镇街、企业等多方资源结对共建,动员一切统战力量、统战资源,全方位服务“5210N”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各民主党派支部紧密对接铝产业链发展需求,促成民盟梁漱溟支部与桂林市雁山区综合支部缔结友好支部,助力铝产品转型升级。依托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培训、海外联络对接,培训34个直播电商企业(团队)、1500余名新媒体从业人员,开展“网红直播大赛”“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80余场次,拓宽新能源新材料、铝制品等特色产品销售新渠道,实现增收3000余万元。
用好商协会资源。汇智商会资源,精准对接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异地商会,与33家异地工商联缔结友好单位,建立“双招双引”联络站3个,围绕轻量化铝产业发展新方向、铝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等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优势项目。其中,开展“投资邹平”“商会精准对接”等推介活动30余场,吸引300余名邹平籍企业家参加,在高端铝等行业领域达成意向9个,意向金额4亿元。三是用好海内外资源。发挥在外人才、台港澳侨等联系广泛、联通海外等优势,建立首个台港澳侨法律服务站,推动台资企业——新格集团总投资1.5亿元铝灰危废综合利用项目签约,促成台属企业——广富集团新上琳海年产20万吨锻件项目,年产值4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助力铝产业集群“加速跑”。
原标题:以品牌赋能助力轻量化铝 从“一枝独秀”到“集群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