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在无垠黄沙中创造一片绿洲,需要多久?长沙青鹏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鹏材料”)总经理彭文罡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6个月。依托湖南大学李洪强教授团队深厚的科研基因,这家年轻的科技企业正以“分子级”智慧破解治沙困局,让“沙进人退”的历史逆转为“绿锁沙洲”的奇迹。
青鹏材料虽于今年在长沙市望城区注册成立,却并非“初生牛犊”。其核心团队由多学科硕博精英组成,手握多项核心专利,在建筑防水与沙漠治理领域积累了扎实经验。公司聚焦全球荒漠化治理这一生态顽疾,致力于以科技之力让沙漠重生。
彭文罡告诉记者,青鹏材料“防渗+保水+土壤改良”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源于两项自主核心产品的协同发力:
一是分子级智能疏防水剂,它拥有惊人性能——耐候性长达20年,适应-40℃至800℃极端环境,疏水角高达150°。其透气不透水的特性,有效解决了沙漠渗漏与保水难题,且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可广泛适配喷涂、注浆等多种施工场景。
二是农业固废土壤改良剂,它能把农业废弃物原料“变废为宝”,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50%。配合自主研发的成套装备,该技术还可制备沙漠保水剂、蓄水剂、土壤改良剂等系列产品,为沙土注入“生命力”。
这些技术一举打破了传统治理高成本、低寿命、弱生态的桎梏,已在岳阳成功实践,每年将50万吨秸秆转化为治沙资源,探索出循环经济新路径。明年10月,内蒙古的千亩示范基地将启动建设,大豆、水稻等作物将在曾经的沙地上摇曳生姿,展现科技转化自然的磅礴力量。
尽管公司已建立完善生产线并收获超2000万元订单,但彭文罡深知,荒漠治理这项事业需要更广阔的舞台与合力,这正是他携“绿锁沙洲”项目来到“创客中国”大赛的初衷。
“我们期待能借助比赛来推广企业,和更多优质的企业进行交流。”彭文罡坦言,他们更深层的愿景,是通过这个汇聚政策、资本与智慧的赛场,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让这项兼具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技术加速产业化,惠及亟待治理的广袤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