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君实财经)
Cowop工艺利好CTE布,行业趋势怎么看?
创作声明: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
这次会议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值得关注?
1. 发生了什么新技术?
• 传统高阶芯片封装用的是 CoWoS,需要一块「载板」(substrate)把芯片先固定再连到电路板。
• 现在提出的 Cowop 方案直接把芯片堆叠在最终的 PCB 上,跳过载板这一步。
• 好处:
• 少一道工序→成本降、良率升。
• 电气距离更短→信号更快,功耗更低。
2. 难点在哪里?
• PCB 本来走的是毫米级线路,现在要做到亚 10 微米的精度才能替代载板。
• 这对 PCB 用的基材提出 3 个新指标:
1. 介电常数要低(Low-Dk),信号才不衰减;
2. 热胀冷缩要小(Low-CTE),高温焊接不易翘;
3. 表面要极平整,不能有布纹。
• 这 3 点的关键就是一种升级版玻纤布:Low-Dk/Low-CTE 电子布。
3. 需求节奏怎么看?
• 2025-2026:1.6 T 光模块、AI 板卡率先用,大约是第一波需求。
• 2027-2028:3.2 T 光模块和更高算力 GPU/DC 服务器放量,需求放大。
• 全球能批量做这种布的厂很少,行业预测2025 前缺口依旧明显。
4. 投资逻辑一句话
“新技术落地→最先缺的是原材料→谁能供这种高端电子布,谁就最先涨价”。
5. A 股怎么找受益公司?
按照产业链由上到下:
• 电子纱 → 电子布 → 覆铜板 → HDI/SLP 高密度 PCB → 服务器/交换机整机越靠上游,越先受益。
逻辑扩充梳理:
1. 产业升级触发新材料放量
AI算力爆发、高频高速传输与先进封装(CoWoP 取代 ABF 载板)使 PCB/CCL 对基材介电常数与热膨胀系数要求骤升。传统 E-glass 电子布难以满足需求,Low-Dk、Low-CTE 玻纤布以及更高阶 石英纤维布(Q-布) 在 2025-2027 年进入快速放量周期。
2. 供需错配导致涨价与产能扩张
• 全球量产 Low-CTE 的厂商仅日东纺、台玻、泰山玻纤三家,长期供不应求;日东纺与三菱瓦斯化学多次发布延长交期通知,引发下游抢料。
• 价格自 2025Q1 起持续上调 15-25%,龙头开始大幅扩产:台玻拟斥资22.5亿元把 Low-Dk 产线从4条扩到12条,回收期3.6年。
3. 投资主线映射到 A 股
1. Low-Dk / Low-CTE 玻纤布
• 宏和科技(SZ300693):首家国产 Low-Dk 量产,规划 Low-CTE 产线,已向国内外 CCL 客户送样。
• 中材科技·泰山玻纤(SH002080):全球唯三 Low-CTE 量产者之一,正扩建年产3.5万吨电子纱专用线,受益最直接。
• 林州光远(SZ300790):电子纱市占率全国前列,推进特种玻纤布研发,弹性大。
2. 石英纤维布(Q-布)与更高阶材料
• 光远新材(已申报 IPO):国内石英布领跑者,若过会可补充板块稀缺性。
• 中国巨石(SH600176):具备石英纤维技术储备,玻纤龙头切入高端布潜力高。
3. 上游玻纤纱 & 下游 CCL 配套
• 中国巨石、中材科技:超高模量玻纤纱供应,议价能力提升。
• 生益科技(SZ600183)、台光电子(A 股 CDR 预期):AI 服务器用高频高速 CCL,直接受益原料升级传导。
4. 设备与化学品配套
• 国瓷材料(SZ300285):特种陶瓷微粉用于低 Dk 环氧树脂填料。
• 华峰超纤(SZ300180):先后切入低 Dk 环氧树脂与 PI 胶膜,可同步受益 PCB 升级。
4. 投资逻辑落地思路
1. 找“确定性”:优先选择已实现 Low-CTE / Low-Dk 大规模出货且仍在扩产的 泰山玻纤、宏和科技,受益程度最直接。
2. 把握“弹性”:看研发布局、产能弹性和客户验证进度,林州光远、中国巨石属于估值低、弹性大的二线标的。
3. 关注“估值切换”:随着 2026 年 AI 服务器、800G 交换机放量,市场将从预期行情切换到业绩兑现,龙头估值有再次提速机会。
4. 留意“替代逻辑”:若石英纤维布成本快速下行,率先量产的光远新材、中国巨石可能加速替代 Low-CTE,形成第二波行情。
5. 风险提示
• 技术良率不及预期导致放量延后;- 下游 AI 投资降速;- 新材料认证周期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