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药达仁堂)
高
温
来
袭
40℃高温来袭
心脑血管拉响警报!
近日,全国多地开启"高温蒸烤"模式,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会悄然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与环境温度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
1.当气温在15.6℃到31.4℃的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低;
2.一旦温度超过31℃,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便会上升34.1%。[1]
3.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5℃,每升高1℃,小干65岁的人群脑出血急诊例数增加 15%。[2]
文献来源:
[1]付桂芹等.石家庄高温、热浪和闷热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J].气象学报.2022年
[2]孟祥燕.夏季高温对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及相关理化指标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高温为何成为心脑血管 “杀手”?
01
血液黏稠度升高
高温下人体大量出汗,若水分补充不足,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形成血栓,诱发脑梗。
02
血管扩张引发低血压
为加速散热,体表血管扩张,可能引起血压骤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风险。
03
情绪与代谢紊乱
闷热天气易引发烦躁、失眠,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剧烈波动,最终诱发血管破裂出血。
5项科学预防措施
助您安稳度夏
—淡盐水—
—补充电解质—
—合理降温—
—养心—
01
主动补水,少量多次
勿待口渴才饮水!建议每日摄入1500~2000ml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冰饮刺激血管。晨起空腹饮用一杯水,夜间床头备水及时补充。
02
合理降温,避免骤冷骤热
空调温度宜设 26~28℃ ,避免冷风直吹。外出归来时,勿立即冲冷水澡,应先擦干汗液,静息10分钟 后再用温水沐浴。
03
调整户外活动时间
尽量避免10:00~16:00 外出。若需外出,应佩戴遮阳帽、穿着浅色透气衣物,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04
饮食清淡,保证电解质平衡
多食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适量补充钾(香蕉、菠菜)与镁(坚果、粗粮)。减少高油高盐食物摄入,降低心血管负担。
05
重点人群加强“夏养心”
明代御医龚廷贤于《万病回春》载:“暑热伤心,当先清心火”,揭示夏季养心核心在于清心 。
传统中医将夏季不适归因于 “心火亢盛” ——外界暑热引动内火,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研究佐证了这一观点: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持续兴奋,皮质醇水平升高30% ,直接引发情绪波动与代谢紊乱。
清心本质是通过平衡自主神经系统,恢复人体内在节律。
千年智慧守护现代健康
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牛黄清心,历经千年临床验证,其组方智慧令人叹服。
它承载的不仅是中药精华,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于快节奏中求平衡,在浮躁时代守心神。今夏不妨以清心为始,让千年智慧为现代生活注入一丝清凉。
健康小贴士夏季凌晨 4~6时 是血压波动高峰,老年人起床应遵循 “三个30秒”原则:
1.醒后平躺 30秒
2.坐起静坐 30秒
3.双腿下垂床沿 30秒后再站立
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共同预防,让这个夏天多一份安心!
牛黄清心(局方)
“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达仁堂牛黄清心制作技艺
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同品名唯一国家非遗。
稿件来源:津药达仁堂创新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