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7月2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金融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青岛金融监管部门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各项工作。
据统计,截至6月末,青岛银行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27亿元,同比增速6.36%;存款余额2.8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亿元,同比增速6.42%。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8.31%,增速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两大试点率先发力 跑出科技金融“加速度”
作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青岛金融监管局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两大试点工作中主动抢抓政策先机,聚力探索突破,跑出科技金融“加速度”。
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方面,青岛金融监管局精准把握政策窗口,通过组织一对一座谈,指导青岛市大型银行与总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深度联动,并联合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破解基金落地梗阻,建立起一致行动决策、标准化规范化决策、资金出资承诺、项目储备四项机制,实现5家大型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约全覆盖。
青岛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丰朝晖表示,目前,青岛市已签约8只AIC基金,意向总金额达152.2亿元;农银投资、工银投资旗下2只基金完成注册,总规模 32.2亿元。此外,山东省首个AIC投资项目落地青岛,以8000万元资金投向智能驾驶仓芯片领域。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同样展现“青岛速度”。今年3 月国家试点政策发布后,青岛金融监管局第一时间联动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打通政策落地通道,依托 “青融通”平台、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会客厅”等线上线下载体,密集开展政策宣讲、企业路演与产融对接。针对试点银行实施“贴身辅导”,指导其筛选优质企业名单,摸排近9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购需求,“一企一策”设计服务方案。
丰朝晖说,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发布一周内,青岛金融监管局即推动首批两单试点业务落地发放,落地效率居全国第二。截至6月末,青岛市已完成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授信13笔、合计46.11亿元,放款11笔、合计25.01亿元,为科技型企业通过并购贷款实现技术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全体系支撑显成效 科技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青岛金融监管局主动与人民银行、科技、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组合拳”,在科技金融政策、服务、产品体系建设上协同发力,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
截至6月末,青岛市科技贷款余额达5754亿元,较年初增长9.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在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方面,青岛金融监管局与多部门协同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银担合作、投贷联动等措施,引导资源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企业集聚。同时,打造了“青科贷”“青科保”“青科担”“投(保)贷”等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产品。目前,已有191家科技企业获得财政补贴超2600万元,企业贴息后融资成本约2.5%。
在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上,青岛市已设立3家科技专业支行,多家机构通过打造科技特色支行、建立科技金融中心。部分银行机构提高科技金融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实施差异化不良容忍度和尽职免责制度,激发基层“敢贷、愿贷”积极性。
在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方面,青岛市银行机构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创新积分、技术合同、产业链交易等信息,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额度,采用更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此外,青岛市内保险公司围绕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提供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的保险产品,落地全国首单专利密集型产品责任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侵权风险保障。
青岛金融监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莹表示,下一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着力加大金融监管同货币、财税、产业等多方政策协同,推动政策资源、项目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匹配,推动各方在风险共担、风险补偿机制方面进一步创新优化,为科技强市建设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力。(张筱凡)
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