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CXO板块集体“沸腾”,港股泰格医药盘中涨超10%,拉长时间线来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公司股价累计大涨136%。而对于酷爱投资的泰格医药来说,除了受益CRO主业的情绪回暖之外,公司还有望因此前的投资布局吃到创新药“牛市”的红利。
在这波创新药热潮中,CRO龙头泰格医药有望从投资上吃到资本红利。
7月29日,受“CXO一哥”药明康德业绩回暖的提振,整个CXO板块沸腾。其中,港股泰格医药盘中大涨超10%,拉长时间线来看,自4月9日的股价低点以来,公司股价累计大涨136%。泰格医药A股盘中也涨超13%,股价最高达71.71元/股,创2025年以来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CRO龙头的泰格医药酷爱投资,从参投基金做LP、一级市场直投到二级市场“炒股”,公司均有涉猎。
而随着创新药牛市的到来,泰格医药在一二级市场投资的创新药公司有望迎来估值提升,公司也能“分一杯羹”。7月17日,泰格医药刚公告公司持有的礼新医药股份被中国生物制药收购。今年4月刚登陆港股的映恩生物背后,也有泰格医药的身影。
回溯以往,泰格医药的投资收益一度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一半以上,成功“反哺”公司的CRO业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业务模式受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暴跌近80%,其中就有投资收益下滑的影响。
泰格医药4个月涨136%
7月29日,A股CRO板块大涨4%,其中泰格医药盘中涨超13%,股价最高达71.71元/股,创2025年以来新高。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8.8%,报68.73元/股,最新市值591.8亿元。
港股泰格医药盘中也大涨超10%,股价最高达58.95港元/股,收涨9.64%,报58.6港元/股,最新市值504.6亿港元。拉长时间线来看,自4月9日的股价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达136%。
而泰格医药股价大涨,一方面得益于CXO行业集体回暖,7月29日,“CXO一哥”药明康德披露了一份超预期的半年报带动了整个板块的情绪。另一方面,或受益于泰格医药特殊的业务结构。
据悉,作为CRO龙头,泰格医药自2015年开始大力布局医药行业投资,且对于做LP、一级市场直投、二级市场“炒股”均有涉猎。
2021年3月30日,泰格医药一口气官宣参与设立5支基金,涉及博远资本、汉康资本、上海临创投资、云锋基金,以及联合瑞华控股发起的一支新基金。泰格医药总计豪掷5.2亿元,“一战成名”。这还只是泰格医药LP版图的冰山一角,公司是启明创投、盈科资本、君联资本、博远资本等一线明星VC/PE背后的出资人。
企查查显示,泰格医药直接对外投资的医药公司包括雅信诚、英放生物、百立特、芝兰健康等,有数十家。
此外,据泰格医药2024年年报,公司共持有君圣泰医药、Adlai Norty e Ltd、天广实、嘉和生物、T&R Biofa b Co Ltd等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股票。
年报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泰格医药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达101.1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股份为6.4亿元、医药基金达49.33亿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达49.96亿元。
这些投资布局也让泰格医药尝到不少甜头。
7月17日,泰格医药刚公告称,旗下投资平台杭州泰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简称“泰格股权”)将以约34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7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礼新医药3.41%股权出售给正大制药投资(北京)集团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泰格医药将不再直接持有礼新医药股权,但通过基金间接持有的4.58%股权不受影响。
根据公告,最早在2019年,通过泰格股权投资礼新医药。后又在2020年5月和11月分别追加投资1000万元、4000万元,认购礼新医药新发型的2.86%、2.65%股权。
泰格医药的总投资成本无从得知,不过以泰格医药2020年的入股成本估算,礼新医药5月的估值才3.5亿,11月暴涨到15亿,此次股权转让,其估值更是接近80亿,泰格医药作为礼新医药的早期投资者,投资收益自然不会少。
庞大的投资版图也曾为泰格医药带来不少业绩助力。2021年,泰格医药归母净利润达28.74亿元,创历史新高,至今未曾超越,其中源自投资业务的非经常性损益达16.43亿元,占比达57%。
如今,随着整个医药板块回暖,特别是创新药行业迎来“牛市”,泰格医药持有的这些投资标的自然有了增值预期,也成为公司股价回升的“催化剂”。
左手投资右手并购
需要注意的是,在投资上高歌猛进之外,泰格医药也没忘了并购扩张。
7月29日,泰格医药刚宣布收购日本CRO公司Micron。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泰格医药2024年7月以来在日本市场的第二笔重要收购,此前公司刚刚完成了对日本Medical Edge的收购。
根据公告,泰格医药全资子公司日本泰格与日本MICRON原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以4.8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2347.71万元)的总价收购MICRON 56.37%的股权,每股交易价格为37.60万日元。交易完成后,日本泰格将成为MICRON的控股股东。
事实上,回顾泰格医药的发展历程,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扩张已成为其重要战略路径。
自2008年以来,公司已陆续完成了对美斯达、北京康利华、美国方达医药、上海晟通、北医仁智、韩国DreamCIS、加拿大BRI、Acme Bioscience、Ocean Ridge Biosciences以及欧洲Marti Farm等多家CRO或医药研发企业的收购。
举例来看,2008年,泰格医药收购美斯达50.56%的股份,2009年又将美斯达剩余49.44%的股份收入囊中,至此美斯达成为泰格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提供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服务。
2014年5月,泰格医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香港泰格以5025万美元现金收购美国Frontage Laboratories, Inc.(以下简称“方达医药”)67%的股权。
此后,泰格医药的并购步伐持续加速。2016年3月,公司以6亿元现金完成对泰州捷通泰瑞100%股权的收购。2023年1月19日,泰格医药又宣布完成对欧洲知名CRO企业MartiFarm的战略收购。
左手并购实现业务扩张,右手投资“反哺”CRO主业,泰格医药正是这样一步步发展壮大。2012年至2023年,泰格医药的营收从2.54亿元攀升至73.84亿元。十几年间,营收增速仅有2年低于20%。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业顺周期的时候这种业务模式确实能够助力泰格医药放大收益,但在逆周期时,也会给公司带来不可控的利润波动。
2024年,泰格医药全年营业收入为66.03亿元,同比下滑10.58%;归母净利润仅为4.05亿元,同比暴跌79.99%,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报告期内,泰格医药非经常性损益为-4.5亿元,主要是“其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
两位浙江老乡联手创业
资料显示,泰格医药由曹晓春和叶小平联手创立。
1992年,曹晓春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她没有按部就班地走上临床医生的道路,而是先后入职了2家制药公司,在从事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同时,继续攻读浙江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
机缘巧合的是,在工作中她结识了浙江老乡叶小平。叶小平也是科班出身,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西安杨森、施贵宝、罗氏医学注册部工作达10余年。
彼时,国内缺少CRO企业,曹晓春与叶小平这两位资深医药人不约而同地看到了CRO行业的发展前景。经过深入交流,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家CRO企业。创业初期,曹晓春先是接受了叶小平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成立了杭州泰格咨询公司。
转折出现在2004年,彼时泰格咨询接到一个临床试验的大项目,急需组建专业研究团队。面对这一机遇,叶小平毅然决定从罗氏辞职,与曹晓春共同创立泰格医药。凭借两位创始人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公司很快在业内崭露头角。
在二人的合力运作下,泰格医药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8年的积累,2012年,泰格医药在深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曹晓春始终强调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她曾公开表示,CRO企业必须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曹晓春主导实施了一系列海外并购。
而无论是投资还是收购,都十分“烧钱”。为此,2020 年泰格医药登陆港交所,募资超107亿港元“补充弹药”,公司也成为第三家在“A+H”两地上市的CRO公司。
如今,泰格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公司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亚太市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全球化布局逐步成型。
不仅如此,曹晓春还登上了《2025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2025年3月31日,叶小平和曹晓春分别持有泰格医药20.49%和5.97%的公司股份,而随着泰格医药港股股价大涨,叶小平和曹晓春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按7月29日收盘价58.6港元/股计算,叶小平和曹晓春的持有市值已上升至103.86亿港元、30.27亿港元。
责任编辑丨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