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覃思悦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7月下旬,Keep在港交所发布盈利预告。根据预告,Keep预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600万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63亿元收窄约78.0。盈利能力方面,Keep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扭亏为盈:公司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约为1000万元,上年同期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61亿元。
登陆港股两年,Keep的上市生活过得并不顺利。事实上,由于所属赛道企业稀缺,被称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的Keep一开始完全不缺关注度。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总计全球发售1083.9万股,其中国际发售975.47万股,公开发售108.39万股。Keep公开招股获3.08倍超额认购。2023年7月Keep正式上市时,开盘价为30.30港元每股,较发行价28.92港元每股上涨4.77%,市值达159.28亿港元。
但热闹仅仅持续了两个月不到,在2023年8月底短暂触及42.400港元每股的高位后,Keep的股价总体一路走低。今年以来,Keep股价长期徘徊在每股5港元上下。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截至发稿前,Keep发布过两份完整年报,两份报告均显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Keep总营收为21.38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同)为2.95亿元。2024年的数据更难让投资者满意:2024年,Keep实现营收20.66亿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4%;经调整净亏损为4.69亿元,同比扩大59%。纵向来看,此番盈利预告提到的扭亏为盈,对于这家运动科技公司而言是“久旱遇甘霖”。
整个2025上半年,Keep做出的最大业务调整是创始人王宁在2月初提出的“All in AI”(全部投入人工智能业务)。这一口号来自王宁在Keep成立十周年时发布的全员信。当时王宁提出Keep未来将主要聚焦于四个方向,“All in AI”第一个被提到,“让在线健身从推荐走向生成,持续引领运动科技行业”。第二个聚焦方向同样与AI有关,王宁总结为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硬件生态”。
此后垂直领域AI模型Kinetic.ai和通用AI教练“卡卡”很快被Keep推出。界面新闻了解到,Keep新的AI产品基于十年的平台用户运动数据,可为用户生成个性化训练计划,支持实时语音指导和动作识别。
从扭亏为盈的结果看,“All in AI”似乎很快为Keep的转型带来了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盈利还只是周期性(半年)盈利,基数也不大,1000万元仅仅是过了盈利数据的及格线。更多还需要参考Keep稍晚时候才会公布的完整半年报,看销售额是否和盈利能力同步、同幅度增长。而且本质上看,即便是“All in AI”,Keep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留存的同时有效拉新。换句话说就是,AI工具还是在为Keep的传统业务、尤其是内容业务服务,至少从Keep展现出来的新变化来说是这样。
这与Keep在盈利预告公告中提到的两大核心相呼应——APP端的AI智能化和自有品牌健身产品的持续盈利增长。“公司继续致力于通过运动场景和工具的AI智能化,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用户活跃,改善留存表现。”Keep方面表示。因此不出意外,Keep即将释出的2025年半年报中,仍将以投资者熟悉的三大板块来拆解营收来源,分别是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
根据最近一份完整年报(2024年财报),2024年,在总营收中占比最大的是自有品牌运动产品,该板块全年录得营收9.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8%。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业务实现营收9.18亿元,去年同期为9.96亿元;广告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94亿元,去年同期为1.96亿元。AI工具投入使用近半年究竟给Keep带来多少实际增益,主要看后两个板块的增长表现。
另外,虽然今年上半年的宣传点大多在AI参与业务上,Keep最近一年围绕消费品业务做出的调整动作并不少。来自某广告服务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如果以上半年为一个周期,Keep的奖牌仍旧在较为频繁地与知名IP联名,投放的数字不小。”在Keep于上海浦东开出的首家线下零售体验店中,IP奖牌墙被摆放在入门处的显眼位置。
拍摄:界面新闻/覃思悦
在奖牌之外,Keep还有意拓展消费品品类,尤其是智能手表、健身器械等消费者印象中“技术含量高”的消费品。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近年来Keep已陆续发布A1划船机和K4跑步机等强科技属性的产品,走高客单价路线。Keep线下零售门店负责人唐先刚告诉界面新闻:“线下门店很大的一个作用是让更多人认识到Keep也是在卖东西的。七分零售三分体验,强体验这个属性,是必须在线下市场找的。”
界面新闻记者在线上渠道看到,上述提到过的首台A1划船机和K4跑步机在天猫平台已经有了初步的用户积累,分别有400+和800+人付款。不过在Keep天猫官方旗舰店内,销售最高的三样产品依旧是69元的瑜伽垫、39元的哑铃和45元的无绳跳绳(上述三个产品价格为券后价),均有超10万人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