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董秘俱乐部)
导读
★
当ESG评级成为国际资本筛选企业的标准,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必须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董秘的工作内容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ESG不再只是企业要遵守的规定,更成了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抓手。
2025 年上海一场 ESG 内部研讨会上,一位沪市主板公司的董秘分享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公司的 MSCI ESG 评级升到 AA 级后,外资持股比例在三个月里上涨了四成多。
这个例子说明ESG 做得好,企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会明显增强。
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的代表也提到,他们在中国投资超过 400 亿美元,ESG 评级是选择投资标的时最核心的门槛。
监管部门的态度也很明确。2025 年,上交所要求所有科创板企业必须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 年的数据显示,沪市公司中发布 ESG 报告的已占 57%,创下新高。
显然,国际资本用 ESG 评级当 “选股工具”,监管部门把它列为 “必答题”,这让董秘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信息披露,而是要思考如何搭建企业的价值框架;ESG 也从单纯的合规支出,变成了能为企业增值的战略资产。
一、资本偏好和监管升级
1.国际资本把 ESG 作为硬性筛选标准
ESG 评级带来的价值差异已经可以具体衡量:
MSCI 的研究显示,ESG 评级每提高一级,企业融资成本平均会降低 0.8-1.5 个百分点。贝莱德在 2025 年的亚洲投资条款中明确规定,新投资的项目 ESG 评级不能低于 BBB 级。
被动资金与 ESG 指数的关联越来越紧密。2024 年的数据显示,没有披露 ESG 报告的沪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比披露报告的企业低约 15%,再融资成本则高出 1.8 个百分点。
有一家消费电子企业因为连续两年没披露 ESG 报告,被调出沪深 300ESG 指数,直接导致 7 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撤走。
2.国内政策从鼓励转向强制
交易所的新规正在加快 ESG 的制度化进程。2025 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将可持续发展报告纳入强制披露范围,覆盖的企业从科创板扩大到主板。
同时,中证指数公司的数据显示,长三角绿色产业 50 指数的样本企业中,48% 的中证 ESG 评级达到 A 级及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全球ESG监管与资本要求关键变化
二、董秘实际运作
1.搭建切实可行的治理架构
宁*时代的做法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经验。
2018年上市后,公司搭建了四级ESG管理架构:董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集团可持续发展办公室→部门 ESG 理事会→全球生产基地子委员会。这套体系能确保ESG目标从顶层战略一直落实到具体执行环节。
目前,其电池回收技术已实现镍钴锰99.6%、锂91% 的回收率,2024年处理了 13万吨废旧电池,提炼出1.3 万吨碳酸锂。
2.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供应链合规
面对欧盟《新电池法》对碳足迹、再生材料占比的硬性要求,某企业开发了供应链 ESG 管理工具 CREDIT,覆盖碳足迹、冲突矿产等12项核心指标。
2022 年在35家核心供应商试点时,审核结果与预期的匹配度超过90%;2023 年推广到60家供应商并同步收集生产端碳排放数据,这一实践还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行业标杆案例。
3.用可信数据赢得资本信任
隆*绿能2024年上线 “硅片区块链溯源系统”,每片硅片都有专属数字ID,其碳足迹数据经过安永审计与中环联合的双重认证。
这一举措直接推动其CDP评级升至A级(处于全球光伏企业前5%),后续发行绿色债券时,获得了5.3倍的超额认购。
表:头部企业ESG治理创新案例比较
三、ESG管理如何变成实际收益
1.清晰的成本节约路径
海*智家通过 ESG 系统中台实时跟踪能耗和物料使用数据,仅优化再生塑料工艺这一项,一年就省下 4200 万元;三峡能源在2024年年报里第一次公开了 “ESG - 财务影响矩阵”,数据显示光伏电站采用节水技术后,每度电成本降了 0.03元,算下来每年能多赚9000万元。
2.融资成本的明显差距
不同的ESG评级,正在让企业的融资成本拉开差距。2024年,AAA级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利率比同类普通债券低1.2-1.8个百分点;隆基绿能发行的与节水成效挂钩的债券,基准利率直接下浮1.8%,其中主权基金的认购占了37%。
四、主动抓住机遇
1.七十二小时的信任修复窗口
有一家锂材企业的海外矿山被曝出环保问题,MSCI提出要调低它的评级。
这家企业在三天内做了三件关键事:发布SGS出具的独立环境审计报告、启动供应链区块链溯源、在全球路演时公布电动车全生命周期减碳35%的具体数据。
一个月后,公司股价回升23%,还得到贝莱德1.2亿美元的增持。
2.主动改进治理中的短板
华泰证券把ESG指标纳入了高管的股权激励,其中碳排放强度和女性高管比例各占15%的权重。.
方案公布第二天,公司股价就涨了5.6%,ESG主题基金的持仓也增加12.7%,这说明市场认可这样的治理创新。
五、董秘需要具备的新能力
1.薪酬优势与能力升级
猎聘数据显示,有ESG战略管理经验的董秘年薪平均187万元,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4%;主导过评级提升项目的董秘年薪可达294万元(是行业平均的2.1倍)。
能力要求也在同步提高:上交所 2025 年董秘必修课新增了TCFD气候情景分析、CSDDD 供应链尽调等内容,德国TÜV认证成了必备条件。
2.人才缺口的现实挑战
宁德时代可持续发展总监潘学兴指出:“既懂ESG理论又有产业运营能力的人才非常少。ESG管理者需要同时掌握标准法规、企业运营和财务知识,这类复合型人才在企业里的缺口尤其明显。”
写在最后
如今,全球 ESG 相关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 41 万亿美元,中国上市公司的 ESG 报告披露率也跨过了关键节点——
正如宁德时代可持续发展总监潘学兴所说:“中国传统智慧中早有‘天生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的可持续理念。
构建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有中国特色的 ESG 框架,不只是为了在资本竞争中占据优势,更是这种传统文明在当下的具体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董秘对 ESG 的理解有多深,企业能达到的价值高度就有多高。他们不只是规则的遵守者,更是新时代商业文明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