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长安网)
浙江诸暨法院枫桥法庭成立于1956年,下辖枫桥、赵家、东和两镇一乡。近年来,枫桥法庭深入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探索形成“三步工作法”,在定分止争、修复社会关系中彰显司法智慧,为新时代人民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生动范本。
靠前一步强指导
做实前端,推动矛盾纠纷一站解
“枫桥经验”蕴含“抓源治本”的穿透思维、基本特征。人民法庭怎么做实“抓前端、治未病”?
2024年,枫桥法庭在辖区两镇一乡党委的支持下,实现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与乡镇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的“双向入驻”,构建起“一窗受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体系。
图为2024年5月起,枫桥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入驻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现在法庭派人跟我们同在社会治理中心,有什么调解难题转身就能获得指导!”在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前,专职调解员俞振华抱着刚签好的调解协议,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这是枫桥法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格局的缩影。
“现在,法庭的诉服中心正向入驻到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赵家镇和东和乡则分别派员反向入驻到法庭,每周开展轮值。”枫桥人民法庭庭长杜敏丽介绍。
通过阵地前移、力量前置,2024年,枫桥法庭收案791件,与2017年时最高峰的1546件相比,降幅近50%。
在一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调解现场,因双方当事人对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小李,咱打开天窗说亮话!要是真走到诉讼那一步,医疗费、误工费这些费用,可真就不一定如你愿了。”尽管天平调解员俞炳宽已经把双方对赔偿金额的预期差距拉到最小,但谁也不肯再让半步。
眼瞅局面僵持不下,俞炳宽立即通过共享法庭找到枫桥法庭员额法官陈凯森。
“小李,根据我们平时的赔偿标准,对方要的真不算离谱,有顾虑咱再商量。”
“小韩,这次事故你也有责任,对方条件确实不宽裕,你宽容点对方更愿意赔钱,实实在在拿到钱总比强制执行强。”
陈凯森从判决角度分析结果,给当事人算起“明白账”。这招果然奏效,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终于放下防备达成调解。
这番生动景象,源于枫桥法庭线上线下交融的立体化司法服务体系。
2024年以来,枫桥法庭专注做好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依托“一镇一法官”工作机制,强化对诉前调解的日常指导,辖区镇(乡)村(社)两级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成功案件数达到法庭收案数的2倍以上。
图为法庭工作人员指导村社书记解纷团成员、调解员联合化解一起装饰合同纠纷跨实一步定分争
做优中端,提升司法公正感受度
“这电梯坏了那么久都不来修,这种物业不作为,我们为什么要交物业费?”
“说到底我们也是拿钱才能办事,业主不交物业费,很多事项只能停摆,更不用说提供更优的服务了。”
2025年,在“司法公正在线”应用上,数条对物业不满的当事人留言,引起了枫桥法庭副庭长马程琳的关注。
“司法公正在线”应用是绍兴法院“司法民情日记”机制的核心载体,不是真的要求法院干警去写日记,而是要求每名干警在执法办案中尽可能全面感知民情、回应民意、解决民忧。
马程琳对这些群众意见一一记录、总结成因、系统施治。
可是,怎么样既回应群众所盼,更解基层治理难题?
“这些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核心问题是传统‘包干制’的物业模式让业主觉得钱花得不透明、服务不对等,建议优化升级物业管理服务模式。”
在枫桥镇每周一次的庭所会商会议上,马程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向枫桥镇制发了针对性的司法建议。
图为枫桥法庭干警马程琳参与庭所会商会议《关于推进信托制物业模式的司法建议书》,明确建立“充分授权、概括约束”的信义关系,可以实现管理过程全透明和结果可追溯,并从体系建设、公开机制、民主治理、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落地建议。
为了推动司法建议实质落地,马程琳结合示范判决,在枫桥镇某小区组织了业主座谈。
“信托制物业,就是把物业费变成‘信托财产’,每一分钱怎么花,业主都有权监督。”
“小区大事要事,均由全体业主共同参与决定,真正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
……
该司法建议得到了业主们的广泛支持,实施效果也立竿见影。大到电梯维修基金使用,小到垃圾桶采购价格,每一笔花销都清清楚楚。业主们不再把缴费当成“冤枉钱”,对物业工作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2025年,枫桥镇对物业的投诉量降幅达到80%。
“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始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一类案件的背后,可以折射出枫桥法庭不仅注重从群众的角度评价办案,更重视通过办案归集民意、回应民盼、赋能治理的工作理念。
走深一步强兑现
做强后端,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沈警官,太感谢您了!钱顺利拿到了,我们兄妹也和好了。”
2025年4月,陈家三兄妹捧着一面绣有“高效执法清正廉洁”的锦旗走进法庭,交到了枫桥法庭执行员沈鼎丁手中。
图为2025年,枫桥法庭执行员沈鼎丁获当事人所赠锦旗这是一起法定继承权纠纷案件,其中不仅牵涉拆迁政策、房票置换等事结,更纠缠着三兄妹多年来的心结。
陈家老大憋着一口气,就是不肯将拆迁款分给弟妹,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这类家事案件,判得再公平都不如调解圆满。”沈鼎丁一边核对材料,一边协同镇司法所、妇联、调解组织和村干部联合开展矛盾化解。
“这个判决结果既然已经定了,咱们主动处理掉它,对大家都好,你也不用再为这事烦心了,你说是不?”
“老陈啊,房票可以折价变现,可兄妹感情打折了,多少钱都补不回来。”
……
各方力量从旁述说往事,开展释法说理,不时温声劝解,化解着兄妹间的心结。
最终,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案件实现和解,近200万元的拆迁款全部分配到位,这场既分家产又续亲情的执行案件,画上了圆满句号。
“枫桥经验”从诞生起便蕴含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担当精神。枫桥法庭如何扛起这一份担当?
“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实质性化解,不仅在于案要办公,更在于钱要拿到。”杜敏丽回答。
2024年5月,枫桥法庭全面推行执行下沉法庭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镇乡政法分管领导统筹指导基层政法力量机制优势,构建完善“综治统筹、庭所联动、村社协助、法庭主办”的人民法庭执行模式,努力让更多胜诉权益快速变现。
图为2025年,在枫桥镇党委统筹下,枫桥法庭与枫桥派出所开展片区巡回集中执行工作截至目前,枫桥法庭已办结执行案件446件,到位金额1184.67万余元,和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