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懂车帝推出的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引发广泛关注。
该节目选取市场上热门畅销且辅助驾驶功能完备的20多个品牌36款车型,涵盖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阿维塔、特斯拉等,在模拟城区、高速的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中进行测试,包括夜间施工路段避让、紧急车道车辆识别等。在这些高危场景中,所有车型均未能完全通过测试,暴露出当前辅助驾驶技术的明显短板。
测试结果:无车满分过关
此次测试结果显示,在复杂的模拟场景下,多数车型的辅助驾驶系统表现并不理想。例如,在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的场景中,仅47%的车辆能安全避让;儿童过马路项目的通过率也仅为58%。
在此次测试中,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表现最为突出,分别在高速场景中通过了5项测试,仅有一项未通过。然而,即使是特斯拉的车型也未能达到“全自动”的程度,说明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其他车型的通过率普遍较低,例如蓝山、小鹏G6等部分车型通过率仅为3/6,而一些低价车型如比亚迪海鸥在特定场景中表现较好,但整体上没有一款车能完美应对所有测试项目。
这样的结果无疑给消费者和车企都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对当前辅助驾驶技术的实际水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车企回应:态度各异
面对懂车帝的测试结果,多家车企迅速做出回应。
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了高速公路场景的测试视频,并配文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也发文表示:“这次测试的结果我们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媒体上看到的,我们不关注排名,因为任何测试、排名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但对安全的要求却没有上限。”
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发文称,懂车帝封闭高速测试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仍存技术共性瓶颈,如高速避险、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识别等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他还提出两点思考,一方面行业从硬件军备竞赛转向软件,“技术可靠性”亟需解决;另一方面,用户需要的是一辆“撞了也能保命”的安全车。岚图虽未参与此次测试,但邵明峰的表态体现了车企对行业现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
鸿蒙智行则表示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
业内专家:正确认识辅助驾驶
测试结果引发了行业热议,有专家指出,这种测试对消费者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功能和安全边界起到了重要的提醒作用。
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王振华曾指出,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际价值需综合考量多维度表现,单次测试的高分不意味着全面可靠,企业需在算法迭代与用户教育上持续投入。当前,虽然众多车企都在大力发展辅助驾驶技术,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在极端场景下,行业仍存在技术共性瓶颈。这需要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感知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加强用户教育也至关重要,让消费者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安全风险,避免因过度依赖辅助驾驶而引发安全事故。
同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也强调,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必须全程不离眼不离手接管车辆。
懂车帝的这次测试揭示了当前辅助驾驶技术的局限性,提醒消费者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需保持警惕,不能完全依赖系统。同时,测试也引发了关于测试方法和场景设计的讨论,有观点认为测试未覆盖城市道路中常见的非机动车混行场景,且仅针对特定工况。懂车帝方面则表示,节目旨在科普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测试结果仅反映特定条件下的表现,不代表系统在所有场景中的可靠性。
懂车帝此次辅助驾驶科普节目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技术水平的契机。车企需要正视测试中暴露的问题,以提升技术可靠性和产品安全性为核心目标,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消费者在享受辅助驾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牢记自身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谨慎使用相关功能。(《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