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规划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着教育生态与职业形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适应未来”成为家庭与社会共同焦虑的核心议题。
7月24日,天津大学教授、剑桥大学访问教授李泽在媒体沟通会上,围绕AI时代教育规划的核心逻辑、能力培养及升学策略等话题分享了独到见解。他提出的“以终为始15年规划”“三靠应对AI时代”等理念,为破解当下教育焦虑提供了新视角。
以终为始15年规划:打破短期视角的教育困局
“当下教育规划的最大误区,是用静态思维应对动态的时代变革。”李泽教授直指核心问题。他提出的“以终为始15年规划”理念,强调教育规划应突破“分数匹配学校”的短期思维,从15年后的职业发展倒推当下的专业选择与能力培养。
“一个学生从入学到进入职场中期,约需15年。若仅盯当下热门专业,很可能遭遇‘毕业即过时’的困境。”李泽以低空经济为例分析,该领域2023年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2024年预计突破1.5万亿元,但多数人不知道,投身该领域未必需要报考“航空航天”专业,选择“地理信息”“交通运输”等基础学科,辅修智能控制课程,反而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他进一步指出,教育规划需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变革趋势。“近五年新增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都是国家战略驱动的直接体现。”在他看来,真正的规划应是“三维坐标”,纵轴关注学生性格与兴趣,横轴锚定产业演进周期,深轴则动态匹配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避免用‘刻舟求剑’的方式选择专业,才能在15年后的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三靠原则应对AI时代:构建人机协同的核心能力
面对“AI时代学什么才不会被替代”的普遍焦虑,李泽教授提出“靠脑、靠嘴、靠腿”的能力培养框架,直指人机协同的核心逻辑。
“靠脑”即培养驾驭AI的底层能力。他强调,AI的底层是数学与逻辑,与其直接学人工智能专业,不如深耕数学,数学这类能力聚焦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是AI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靠嘴”侧重高情商与社交能力。“AI能生成报告,却无法替代人际沟通中的‘分寸感’与‘同理心’。”李泽以管理岗位为例,认为协调资源、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等能力,需要长期实践积累,是AI短期内难以突破的领域。
“靠腿”则指向精细操作与经验性技能。“就像修飞机,每个零件的磨损程度、维修手法都需现场判断,AI可提供数据支持,但最终决策仍依赖人的经验。”他提到的“从本科降为专科”的职业教育案例,正体现了这类技能在AI时代的独特价值。
“这三种能力并非孤立,而是互补的铁三角。”李泽强调,AI时代的教育重点不是“对抗机器”,而是“与机器协同”,找到人机能力的平衡点。
原标题:李泽教授解读AI时代教育规划:构建人机协同核心能力 以终为始构建长期竞争力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