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达华智能(维权)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不过,具体立案的原因并未详细披露,但梳理过往公告可以发现公司曾多次存在违规行为,2024年12月31日,达华智能因近8亿元合同事项未披露、虚增利润等,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
今年年初,达华智能还发布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一共涉及12份财报。
受此影响,今日达华智能股价“一字”跌停,股价为4.45元/股,总市值51.05亿元。截至收盘,跌停板上的封单金额达4.07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达华智能的股东户数超过10万户。
证监会出手立案
根据公告,达华智能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
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立案调查期间,达华智能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除了这次公告之外,在去年底达华智能及相关人员也收到福建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据决定书,公司存在未披露重大合同及相关财务资助事项、未披露关联交易、提前确认子公司处置收益和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不正确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子公司福建福米科技与昆山之奇美签订的7.95亿元重大合同未披露,构成违规财务资助;二是福米科技向时任董事长转出的1.4亿元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三是提前确认子公司中山德晟、青岛融佳的处置收益,虚增2023年利润总额6111.63万元;四是在建工程会计核算错误导致2022年、2023年财报数据失真,导致公司2022年虚增利润28.91万元,2023年虚增利润2929.37万元。
也就在今年一月,达华智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会计差错追溯调整,共涉及12份定期报告。
其中,2021年合并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调减3.6亿元,2021年净利润调减1342万元,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
尽管达华智能曾表示,不会导致其他定期报告归母净利润方向变化,但频繁的财务数据修正已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
业绩不稳
达华智能,成立于1993年,2010年上市初期以生产IC卡为主,2015年后逐步向物联网、卫星通信等领域转型,形成“一网(卫星通信)一屏(智能显示)”双主线。
目前,公司业务以电视机主板为主,占营收的72.51%;卫星通信等新兴业务在营收的占比不足10%。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32亿元,同比下滑1.74%;实现净利润2417万元,同比增长106.78%。
7月14日,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预亏4000万元-6000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737.69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达华智能指出,报告期内,电视机主板业务领域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核心部件材料成本上涨并减少小批量订单,导致整体营收规模、产品毛利率下滑。
公司放弃部分市场不明朗的非战略性业务线,短期内加大了费用支出。上年同期,公司处置非战略方向亏损的子公司,产生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
报告期内扣非后净利润为负,主要原因有联营企业福米科技的业务及产能仍处于拓展阶段,且固定资产摊销较大,目前尚未产生经营性盈利。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仍然较大,融资成本偏高,财务费用对利润的影响仍然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达华智能曾谈及2025年发展规划。
今年,公司将持续聚焦“一网一屏”产业,以信息服务、卫星通信、新型显示制造为核心业务,打造人工智能能力,通过产业与业务的协同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