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文丨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唐海兵
盛夏清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开园时间刚到,便有无数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涌向“萌虎乐园”。
“哇!终于见到真正的东北虎了,小老虎真可爱,跟家里养的大猫一样!”“它们打闹的样子好可爱,居然还会爬树!”“毛茸茸的太可爱了,好想薅一把虎毛!”阵阵惊叫欢呼声不断传来,透露着人们对东北虎的关注和喜爱。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繁育摇篮 科普高地
每年三四月份,东北虎“奶爸”张旭就要进入到最为忙碌的时间,“东北虎秋冬季节交配,次年三四月份开始陆续产崽。通常在母虎产崽后,饲养员会对母虎的行为状态进行观察,如果母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照顾幼虎,则会将母虎与幼虎分离,由人工饲养。”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幼虎饲养员张旭告诉记者,饲养员会定期为幼虎喂奶、排便、称重、做记录……像照顾人类婴儿一样呵护幼虎。“有时一个值班室内有十几只幼虎,饲养员们24小时值班护理,基本睡不上一个完整的觉,但为了东北虎的健康成长,一切值得。”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作为全球最大的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每年都有一批纯种的东北虎幼崽诞生。稳定的新生数量和高成活率,为东北虎这一濒危物种的基因库保存和未来野化放归储备了宝贵资源。
可爱的东北虎幼崽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自进入暑期以来,黑龙江东北虎林园迎来客流高峰,日均入园游客达到1万人次。游客们沿着观虎长廊近距离观察东北虎的雄姿,在惊险观光车上感受东北虎觅食的威猛,无论是成年虎、还是幼虎,都能引发阵阵惊叹和拍照热潮。
前不久,黑龙江东北虎林园获得了携程网颁发的“2025中国100必打卡景点榜”“2025亚洲100亲子景点榜”荣誉奖牌,持续高涨的参观热情,反映了公众对东北虎这一旗舰物种的浓厚兴趣和关注。
成年东北虎
面对如潮的客流,黑龙江东北虎林园不仅承担着游览展示的功能,更肩负着重要的科普教育使命。作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坚持“旅游+科普+保护”模式,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万人次。通过专业的讲解、丰富的科普展板、生动的行为展示,如捕食行为展示、幼虎成长观察等,系统性地向公众传递东北虎的生态知识、濒危现状和保护意义,已成为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特别是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重要基地。每一次参观、每一场讲解,都在公众心中播下关爱野生动物、守护生态家园的种子。
游客在惊险观光车中参观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管护中心:畅通廊道 虎踪频现
天刚蒙蒙亮,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的密林深处,已响起巡护队员穿山越岭的脚步声。
“我们基本每天早上8点出发,上山步行巡护时长不低于4小时,遇上路途较远的情况,会更早动身,每天巡护路程不少于6.5公里。”东宁市林草局女子巡护队队员徐春梅介绍道。队员们步伐轻盈、身姿矫健,熟练地维护着一台台红外相机,收集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
在她们背后,是一张由420台实时传输相机、236台红外相机和72处智能卡口编织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大网,正24小时无声覆盖东宁片区的沟壑山川。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回传的画面不时闪过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身影。
远红外监测相机捕捉到的“完达山一号”(图片由东宁管护中心提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以来共监测到东北虎136次,识别出至少有5只东北虎个体在管辖区域活动;监测到东北豹336次,识别出至少12只东北豹个体在管辖区域活动,其中幼豹5只,至少3个东北豹家族在此区域繁衍。这些数据为东北虎豹科学研究和保护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每日的巡护中,巡护队员还承担着“清山清套”的任务,他们目光锐利地搜寻违规上山痕迹、清除猎套猎夹等违法犯罪工具。年均出动巡护人员5千多人次、巡护里程6万公里,用脚步为东北虎豹的繁衍栖息保驾护航。
远红外监测相机捕捉到的“四豹同框”(图片由东宁管护中心提供)不仅如此,自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启动,东宁市林草局积极推进实施森林植被修复、核心区生产生活退出、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建设等项目。累计恢复栖息地11.3公顷,种植蒙古栎、红松、水曲柳等3万余株,优化森林植被结构,有效连通并扩大虎豹生存空间,增强栖息地连通性,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随着保护力度加大,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呈现增长态势。从试点初期年均仅能监测到两三次虎豹踪迹,发展到如今几乎每周都能监测到其活动,可以说是实现了‘虎踪频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东宁市林草局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龙江的东北虎守护之路:全省联动 科学施策
随着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东北虎数量明显增多,活动范围不断扩散。
2021年,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全国关注。面对“猛虎下山”的突发情况,省林草局勇于担当、积极谋划,在26天内高效完成救护、监测、选址、布场、放归等多项工作,成功救护并放归“完达山一号”,成为全国首次成功救护、放归大型猫科动物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为做好东北虎保护及人虎安全问题,省林草局编撰了《野生东北虎救护与放归工作指南》,印发了《黑龙江省野生动物意外伤害应急预案》《东北虎豹救护与安全防控应急预案》。打造专业救援队伍,配齐专业设备设施,谋划东北虎种源筛选、野化放归、整合科研力量系列工程,努力推进虎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加速开展东北虎豹主动监测预警项目。通过布设红外相机网络、建立实时传输和自动识别系统,构建起覆盖重点区域的监测预警体系。这套系统不仅能有效监测省内虎豹活动,还能实现对佩戴卫星定位项圈、从俄罗斯跨境进入的东北虎的有效追踪,不仅为东北虎保护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更为人虎安全提供了坚实可靠保障。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据野外监测显示,东北虎的分布范围已从传统的黑吉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小兴安岭,扩展至大兴安岭林区,重现了时隔50年的虎踪,标志着黑龙江真正实现了“诸山皆有虎”。
在第15个“全球老虎日”来临之际,回望黑龙江的东北虎保护之路,从繁育基地的生命延续,到国家公园的种群复苏,再到全省系统性保护网络构建的坚实步伐。每一台相机记录下的珍贵影像,每一次巡护队员跋涉的里程,每一个新生幼崽的健康成长,每一项科学政策的落地实施,都是“虎啸山林”得以重现的基石。黑龙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引下,通过不懈努力,“森林之王”定能在龙江大地上生生不息,成为绿水青山间永恒的王者象征。未来,黑龙江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守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守护好这条绵延万里的生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