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的是白条 拖欠的是民心
创始人
2025-07-29 14:41:58
0

(来源:中工网)

近日,河南商水县袁老乡一对经营餐馆的老夫妻,终于在媒体关注下收回了被拖欠长达数年的2.8万元餐费。据报道,这笔欠款源于几年前县粮食局工作人员下乡帮扶期间累计打的68张白条、共计28285元。

漫长的讨债过程中,两位老人不仅店铺被迫停业,更因此积郁成疾。这笔压垮小餐馆经营的欠款,不仅是68张白条、28285元的债务,更是一本“失信”账本。当帮扶干部将“解民忧”变成“吃民利”,当公务消费异化为信用透支,这折射的不仅是工作作风的跑偏,更是基层权力运行的深层病灶。

白条现象暴露出基层三大顽疾:其一,“权责倒置”的畸形生态。本该“带着经费下乡”的帮扶,却变成“带着嘴巴下乡”的吃喝;其二,“被动响应”的惰性思维。多年拖欠却在舆论介入后48小时内解决,印证了“不上热搜不办事”的逻辑;其三,“制度空转”的监督失效。各级一直强调要建立并运行的村级财务公开、公务消费审计等制度,为何拦不住68张白条?

餐馆停业、老人积郁,这些看得见的损失背后,是政府公信力的无形折损。当干部将签字权异化为“赊账特权”,当公务消费演变成“权力消费”,这种“习惯性负债”思维正在侵蚀基层生态。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中,“白条吃喝”占比达17%,显然这绝非个案。

要从根本上解决白条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治。其一,强化预算管理,确保基层帮扶活动有专项经费保障,避免“先消费后买单”;其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示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其三,建立问责机制,对长期打白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防止“新官不理旧账”;其四,将诚信履约纳入干部考核,从根源上杜绝“赖账”思维。

68张白条虽然还清了,但治理问题的脚步不能停。如果仅仅满足于“还款了事”,只解决个案而不建立机制,那么白条完全可能改头换面重现。只有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在作风上正本清源,铲除滋生“白条吃喝”的土壤,让每一次公务消费都经得起检验,才能让基层帮扶回归初心,不再让“白条”成为干群之间的隔阂。这不仅关乎基层治理效能,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周荣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雷电黄色预警发布!申城目前“两...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07月30日03时0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本市大部地区...
一位嘎查医生的30年坚守路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记者  毕力格巴特尔  7月28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
上半年西宁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予琴)7月29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获悉,今年上半年,西宁市坚持稳中...
最新或2023(历届)教师预备... 尊敬的党组织:  我××××年××月光荣加入党组织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来,在支部和各位党员...
最新或2023(历届)预备党员...   尊敬的党组织:  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自己学习和党员的帮助,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